[发明专利]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2260.5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6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邬杨波;雷师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094 | 分类号: | H03K19/09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方小惠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馈 锁存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包括反相器、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三PMOS管,第一PMOS管的漏极、第二PMOS管的栅极、第一NMOS管的漏极和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的栅极、第一NMOS管的栅极、第二P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三NMOS管的栅极、第三PMOS管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管的源极、第二NMOS管的源极和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NMOS管的栅极和第五NMOS管的栅极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第四NMOS管的源极和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优点是功耗较低,输出稳定,鲁棒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D锁存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中对速度和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CMOS工艺在持续发展,近些年已达到深亚微米水平。随着工艺尺寸的缩小,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对于电路结构有更低的功耗需求(见文献Harsh Srivastava,Jitendra Jain,Shabi Tabassum,Vivek Gupta,Control,Automation,Robotics and Embedded Systems(CARE),16-18Dec.201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D锁存器是输出周期性随输入变化的电路,在时钟关断的时候输出保持不变。在基本的电路模块中,两个透明模式的D锁存器串行相连可以构成单边沿触发的触发器,两个并联的透明模式的D锁存器可以构成一个双边沿触发的触发器。(见文献HOSSAIN R.,WRONSKI,L.D,andALBICKI,A:“Low power designusing double edge triggered flipflops”,IEEETrans.VISI Syst.,1994,2,(2)pp.261-265)。
目前,常用的D锁存器有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和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两种(见文献Jan M.Rabey,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A Design Perspective SecondEdition,PP.242-245)。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的电路如图2所示。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是目前最稳妥和最常用的技术,该传输门D锁存器在时钟信号clk为高电平时传输数据,在时钟信号clk为低电平时保存数据。但是该传输门D锁存器中所用的MOS管数量过多,时钟信号clk接有4个MOS管的负载,功耗较大。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在保存数据的回路中相对于传输门D锁存器少用了两个MOS管,它对于时钟信号clk只有2个MOS管的负载,功耗较低一些,但它的输出端Q与节点nod1处存在竞争的现象,可能导致输出不稳定,可靠性不高。
鉴此,设计一种功耗较低,且输出稳定,鲁棒性较好的反馈型D锁存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耗较低,且输出稳定,鲁棒性较好的反馈型D锁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2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器件特性老化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电平选择电路和电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