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砂层水平井流体性质的识别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2172.5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肖承文;汪忠浩;周波;吴刚;黄若坤;信毅;李华玮;王青;王建伟;赵新建;张胜强;朱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层 水平 流体 性质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砂层水平井流体性质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其中,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距离待识别点的第一预设距离处的第一电阻率,以及获取距离待识别点的第二预设距离处的第二电阻率,其中,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根据第二电阻率与第一电阻率的比值,确定待识别点的流体性质。通过用距离待识别点较远的第二设定距离处的电阻率与距离待识别点较近的第一设定距离处的电阻率比值的方法判断待识别点处流体性质的方法,考虑到了待识别点处流体检测时可能受到的周围围岩的影响,解决了薄砂层水平井流体性质的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砂层水平井流体性质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时,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测井的根本目的是对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是勘探开发阶段油藏描述的基础内容之一,因此流体性质识别是测井解释的重要任务。而薄砂层油藏由于埋藏深、油层薄,所以水平井适用于薄砂层油藏的开发。
目前,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常用方法是感应测井法,感应测井法将装有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仪器放在待测井中,对发射线圈通以交流电,在发射线圈周围的地层中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通过地层,在地层中感应出电流得到涡流。涡流在地层中流动产生二次磁场,而二次磁场穿过接收线圈并产生感应电流,由于接收线圈中感应电流强度与地层导电率成正比,通过测量并记录接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强度便识别待测流体的性质。
然而,由于薄砂层层薄,对处于薄砂层中水平井测井时,地层导电率受到围岩的影响大,因此,目前应用中的流体性质的识别方法运用于薄砂层水平井时识别准确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砂层水平井流体性质的识别方法和装置,以提高薄砂层水平井流体性质的时识别准确率。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薄砂层水平井流体性质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距离待识别点的第一预设距离处的第一电阻率,以及获取距离上述待识别点的第二预设距离处的第二电阻率,其中,上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上述第一预设距离;根据上述第二电阻率与上述第一电阻率的比值,确定上述待识别点的流体性质。
根据上述方法,上述根据上述第二电阻率与上述第一电阻率的比值,确定上述待识别点的流体性质,包括:若上述第二电阻率与上述第一电阻率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则确定上述待识别点的流体性质为水层;若上述第二电阻率与上述第一电阻率的比值大于上述第二预设值且小于上述第一预设值,则确定上述待识别流体的性质为水淹层;若上述第二电阻率与上述第一电阻率的比值小于上述第二预设值,则确定上述待识别点的流体性质为油层。
根据上述方法,上述第一预设值和上述第二预设值根据历史数据得到。
根据上述方法,上述获取距离待识别点的第一预设距离处的第一电阻率,以及获取距离上述待识别点的第二预设距离处的第二电阻率,包括:接收阵列感应测井仪器发送上述的上述第一电阻率和上述第二电阻率;其中,上述阵列感应测井仪器至少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中,上述第一线圈用于测量距离待识别点的第一预设距离处的电阻率,上述第二线圈用于测量距离待识别点的第二预设距离处的电阻率。
根据上述方法,上述第一预设值为1.7,上述第二预设值为1.5。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薄砂层水平井流体性质的识别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距离待识别点的第一预设距离处的第一电阻率,以及获取距离上述待识别点的第二预设距离处的第二电阻率,其中,上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上述第一预设距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第二电阻率与上述第一电阻率的比值,确定上述待识别点的流体性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2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