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道路沥青清理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1665.7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侯丰泽;温啸野;侯慧灿;刘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23/12 | 分类号: | E01C2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1 | 代理人: | 李保平 |
地址: | 467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沥青 回收装置 旋转电机 建筑用 固定杆 回收 铲槽 弹簧 支架 顶端设置 支架右部 左右运动 从动轮 导向孔 平皮带 收集槽 轴承座 反转 滚筒 滑轨 滑套 顺转 推车 支杆 转轴 | ||
1.一种建筑用道路沥青清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推车(1)、固定杆(2)、滑轨(3)、支杆(4)、第一弹簧(5)、铲槽(6)、收集槽(7)、第一轴承座(8)、第一转轴(9)、第二弹簧(10)、从动轮(11)、平皮带(12)、主动轮(13)、第二轴承座(14)、第二转轴(15)、移动杆(16)、连接杆(17)、电动轮(18)、拉线(19)、滑块(20)、摆动座(21)、电动推杆(22)、敲击块(23)、支柱(24)、顶板(25)、滚筒(26)、旋转电机(28)、支架(30)、接触轮(31)、连杆(32)和滑套(33);推车(1)顶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杆(2),固定杆(2)上部开有导向孔(29),固定杆(2)右侧设置有旋转电机(28)和支架(30),支架(30)位于旋转电机(28)的下方,支架(30)右部顶端设置有滑套(33),旋转电机(28)右侧设置有滚筒(26),滚筒(26)上开有曲形凹槽(27),曲形凹槽(27)上设置有接触轮(31),接触轮(31)与曲形凹槽(27)接触配合,接触轮(31)底部设置有连杆(32),连杆(32)底端设置有移动杆(16),移动杆(16)穿过滑套(33),移动杆(16)穿过导向孔(29),移动杆(16)右端设置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底端设置有滑轨(3),滑轨(3)前侧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电动轮(18),电动轮(18)上绕有拉线(19),滑轨(3)上设置有滑块(20),滑块(20)与拉线(19)连接,滑块(20)右侧设置有支杆(4),支杆(4)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摆动座(21)、第一弹簧(5)和铲槽(6),铲槽(6)左侧与支杆(4)铰接连接,第一弹簧(5)底端与铲槽(6)左侧连接,摆动座(21)上铰接连接有电动推杆(22),电动推杆(22)底端与铲槽(6)顶部左侧铰接连接,固定杆(2)顶端设置有顶板(25),顶板(25)底部右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4),第二轴承座(14)上安装有第二转轴(15),第二转轴(15)左端与滚筒(26)右侧连接,第二转轴(15)右端设置有主动轮(13),第二轴承座(14)底部设置有支柱(24),支柱(24)左侧下方设置有收集槽(7),支柱(24)底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座(8)上安装有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右端设置有从动轮(11),从动轮(11)与主动轮(13)之间绕有平皮带(12),从动轮(11)与第一轴承座(8)之间的第一转轴(9)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上设置有敲击块(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道路沥青清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警示旗(34),顶板(25)顶部右侧设置有警示旗(34),警示旗(34)位于主动轮(13)和从动轮(11)的左上方,警示旗(34)位于第二轴承座(14)的上方,警示旗(34)的主视形状为三角形,警示旗(34)的颜色为红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道路沥青清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锥齿(35),敲击块(23)上设置有锥齿(35),锥齿(35)垂直设置在敲击块(23)上,锥齿(35)的形状为圆锥体形,锥齿(35)的外表面光滑,锥齿(35)的材质为Q235钢,锥齿(35)的高度为2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道路沥青清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照明灯(36),顶板(25)底部设置有照明灯(36),照明灯(36)垂直设置在顶板(25)底部,照明灯(36)位于警示旗(34)的左下方,照明灯(36)位于第二转轴(15)的上方,照明灯(36)位于第二转轴(15)的后方,照明灯(36)位于第二轴承座(14)的左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道路沥青清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30)上开有小孔(37),小孔(37)位于滑套(33)的下方,小孔(37)的形状为圆柱体形,小孔(37)贯穿支架(3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小孔(37)的底面直径与支架(30)厚度的比例为1:2,相邻小孔(37)之间的距离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16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银壳聚糖/聚乙烯醇微米带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桥梁型钢伸缩缝用嵌缝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