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微流控芯片成型模具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9080.6 | 申请日: | 201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康维嘉;贺建芸;谢鹏程;刘振文;罗锡丹;张景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B29C45/73;B29C3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微流控 芯片 成型 模具 方法 | ||
1.一种新型微流控芯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成型组件(1)、脱膜组件(2)、合模气缸(3)、固定支架(4)、M5×15六角头螺栓(5)和(11)、导柱(6)、导柱连接板(7)、M5×30六角头螺栓(8)、温度控制器(9)、动模板(10)、台子(12)、顶模气缸(13)、顶杆推板(14)、模芯固定块(15)、顶杆(16)、弹簧套(17)、铜压块(18)、模芯(19)、直流电源(20);
其中成型组件(1)包括:模芯固定块(15)、模芯(19)、铜压块(18),模芯(19)嵌在模芯固定块(15)里下半部分,铜压块(18)放在模芯固定块(15)里模芯(19)的上半部分压紧模芯(19);脱膜组件(2)包括:顶模气缸(13)、顶杆推板(14)、顶杆(16)、弹簧套(17),顶模气缸(13)的缸盖通过M5×15六角头螺栓(5)与固定支架(4)的下面相连,合模气缸(3)的活塞杆与顶杆推板(14)通过螺纹连接,顶杆(16)的一端装入模芯(19)的顶出孔,弹簧套(17)位于顶杆(16)一端后装入模芯(19)的顶出通道;成型组件(1)安装于固定支架(4)上,通过M5×30六角头螺栓(8)与固定支架(4)的侧面相连;四个导柱(6)的两端分别连接导柱连接板(7)和动模板(10);合模气缸(3)的缸盖通过M5×15六角头螺栓(11)与固定支架(4)的上面相连,合模气缸(3)的活塞杆与导柱连接板(7)通过螺纹连接;导柱(6)穿入导柱连接板(7)的导孔内与动模板(10)通过螺纹连接; 电线穿过模芯固定块(15)上的电线孔一端与铜压块(18)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20)和温度控制器(9)相连;
在整个微流控芯片成型模具中,成型组件(1)安装于固定支架(4)的侧面作为合模机构的固定端,导柱(6)一端安装于合模机构的动模板端;导柱(6)在合模和开模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在成型过程中动模板(10)在导柱(6)的带动下向成型组件(1)移动,合模完成后,由注射装置向模具型腔内注射液态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待注射完成,在温度控制器(9)上设置温度,打开直流电源(20)的开关,对模具进行加热,待液态二甲基硅氧烷固化后,动模板(10)在导柱(6)的带动下开模,顶模气缸(13)带动顶杆推板(14)继而推动顶杆(16)将制品顶出,同时弹簧套(17)被压缩,顶模气缸(13)带动顶杆推板(14)回撤,弹簧套(17)回弹使得顶杆复位。
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流控芯片成型模具成型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将液态二甲基硅氧烷放置在抽真空机内进行抽真空,真空时间为1~5小时,之后取出将混合液体导入注射装置;
第二步:模具合模,将液态二甲基硅氧烷通过浇口块注射进模具型腔,注射结束后进行保压,保压时间直至液态二甲基硅氧烷固化制品成型后;
第三步:在温控器上设置温度,打开直流电源的开关,对模具进行加热,:待液态二甲基硅氧烷固化成型,停止保压;
第四步:保压结束后,关闭直流电源,开模后顶模气缸带动顶杆推板推动顶出杆将制品顶出;同时,通过未固化材料回收流道,将未固化的液态二甲基硅氧烷回收以便重复利用;
第五步:去除成型制品的料棒,得到最终微结构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90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5KV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保险座
- 下一篇:一种橡胶件自动脱模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