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超级电容器负极预嵌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8898.6 | 申请日: | 201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5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章;张华民;曲超;李先锋;刘翠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G11/50 | 分类号: | H01G11/50;H01G11/8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锂 负极 正极 锂离子超级电容器 电解液 隔膜 添加剂 锂离子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循环稳定性 成锂离子 电池充电 负极材料 活性材料 正极材料 质量比 组装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超级电容器负极预嵌锂的方法,包括正极、隔膜、负极,以及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和预嵌锂添加剂;其中,预嵌锂添加剂与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1:100~10:1;将正极、隔膜、负极组装成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加入电解液后对电池充电预嵌锂。较没有预嵌锂的锂离子电容器的循环稳定性更好,安全、可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储能器件,具有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功率高等优点,它结合了普通的双电层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优势,所以在移动通讯、启动电源、备用电源等领域都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拥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在大电流应用场合特别是高能脉冲环境,可以更好的满足功率要求。(2)充放电循环时间很短,远远小于蓄电池的充放循环时间。(3)电池使用寿命长,终身无须维护。(4)运行温度宽可以在-45~85℃的范围内正常工作。
大部分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均采用炭质材料为负极。为了提高电容器的循环性,都需要使用预嵌锂技术。
早在2006年富士重工公布的一种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其比能量可达12-30Wh/kg,30万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在96%以上,其优异的循环性得益于预嵌锂处理。
预嵌锂技术是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制造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制造成本高且工艺复杂,是公认的技术难点。现有资料已经揭示了锂离子超级电容器的多种制作技术,锂源的选择、赋锂过程实现方式、锂掺杂量等因素决定着器件性能、制造成本、可靠性。
富士重工使用多孔金属箔作为集流体,在最外层负极相对的位置放置一片锂箔,这样即使是含有多层电极的单体,Li+也可自由通过附着于集流体上的涂层而在电极层叠单元内移动,从而将Li+掺杂到负极中。这种预嵌锂方法需要使用金属锂作为锂源,对制成环境要求苛刻,而且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同济大学的郑剑平教授使用粒径为10~200nm、表面具有钝化膜的稳定金属锂粉(SLMP)为锂源,与硬炭混合后用干法工艺制成负极,活性炭为正极组装成LIC单体,测试结果表明,单体比能量约为25Wh/kg,44C倍率的放电比能量约为2.4C时的60%,600次循环后单体的电容减少量低于3%。相比富士重工使用锂金属箔的结构,该结构的LIC可在干燥房中进行制造,而无需手套箱的苛刻环境,大大增加了可操作性。
北京理工大学的吴峰等采用具有一定不可逆脱锂性质的富锂化合物,如钴酸锂,锰酸锂等,使锂离子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工艺得到极大改善,电容器的制造成本以及安全性有明显改善的同时,也会给电池增加一部分不必要的质量,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特别是在需要预嵌锂程度很大的情况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超级电容器以及负极预嵌锂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在正常的锂电池涂布环境中制备电极,又很好的安全性的同时,也不会增加电池的质量,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超级电容器负极预嵌锂的方法,包括正极、隔膜、负极,以及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解液;
所述的正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和预嵌锂添加剂;
所述的负极材料包括天然石墨、硬炭、中间相微珠炭、无定形炭、硅、二氧化硅、炭硅复合物、钛酸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其中,预嵌锂添加剂与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1:100~10:1;
将正极、隔膜、负极组装成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加入电解液后对电池充电预嵌锂。
电池充电预嵌锂方法包括恒流预嵌锂或恒压预嵌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88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