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芦笋收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98257.0 | 申请日: | 2016-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2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刘维伟;李炜炜;孙成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门茂发美术图案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 地址: | 2261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笋 收获 装置 | ||
一种白芦笋收获装置,是由固定半圆筒、主把手、弹簧、副把手、导杆、圆柱滑块、旋转半圆筒、插销、连杆、刀具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旋转半圆筒由转轴和固定半圆筒连接,绕轴旋转实现装置的开合,主把手安装在固定半圆筒上部,副把手由两个对称导杆与固定半圆筒相连,导杆穿过固定半圆筒两侧的通孔,下端分别与两侧的切割装置相连,套有弹簧的圆柱穿过副把手中央的通孔。连杆的一端由转轴与导杆下端相连,另一端由转轴与刀具相连,刀具的固定端由转轴与固定半圆筒连接。圆柱滑块固定在导杆上,在滑槽内上下移动来控制导杆的行程。插销位于旋转半圆筒一侧,可以与对侧固定半圆筒上的插孔配合。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可以对白芦笋高效收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芦笋收获装置,具体地说是应用一个固定半圆筒,一个旋转半圆筒,两个把手,两个切割装置等构成的一种白芦笋收获装置,属于农用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白芦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优于普通蔬菜,营养学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具有特殊的营养和食疗功效,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此,白芦笋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白芦笋采收前结合耕整施肥做好扶垄培土工作。要求土壤细碎,作成底宽60厘米、高25-30厘米、顶宽40厘米的高垄。并达到土垄内松外紧,表面光滑。采收期每天早上8点前及下午4点后两次检查垄顶,发现土表龟裂,应扒开表土,用笋刀于地下茎上部采收,采收高度18厘米左右,采收时不可损伤地下茎。采后将垄土复原拍平,白笋采后要遮阴保管。但白芦笋的收获目前仍然依靠最简陋的工具挖掘,效率低下且耗费体力。因目前没有白芦笋高效收获的实用工具,给种户带来诸多不便。为此,迫切需要一种白芦笋收获装置,但目前市场上没有该类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芦笋收获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白芦笋收获装置,是由固定半圆筒、主把手、弹簧、副把手、导杆、圆柱滑块、旋转半圆筒、插销、连杆和刀具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旋转半圆筒由转轴和固定半圆筒连接,通过绕轴旋转实现装置的开合,主把手安装在固定半圆筒的上部,副把手通过两个对称导杆与固定半圆筒相连,导杆穿过固定半圆筒两侧的通孔,下端分别与两侧的切割装置相连,套有弹簧的圆柱穿过副把手中央的通孔。连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导杆下端相连,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刀具相连,刀具的固定端通过转轴与固定半圆筒连接。圆柱滑块固定在导杆的确定位置,在滑槽内上下移动来控制导杆的行程。插销位于旋转半圆筒一侧,可以与对侧固定半圆筒上的插孔配合。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两半圆筒下端逐渐收缩变薄,可以保证半圆筒闭合时顺利插进地下。刀具在装置下挖时竖直立在固定半圆筒内的凹槽里,减小下挖时的摩擦阻力。插销和插孔使圆筒闭合,便于操作,方便挖出后白芦笋的取出。弹簧处于主把手和副把手之间,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可以保证下挖时刀具处于固定半圆筒内的凹槽里。综合上述特征,该装置可以实现对白芦笋的高效收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切割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半圆筒上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半圆筒,2、主把手,3、弹簧,4、副把手,5、导杆,6、圆柱滑块,7、旋转半圆筒,8、插销,9、连杆,10、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门茂发美术图案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海门茂发美术图案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8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