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溴-6-氯-3-吲哚辛酯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5606.3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6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平;韦献虎;张菊梅;陈谋通;卢勉飞;蔡芷荷;薛亮;王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9/36 | 分类号: | C07D209/3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吲哚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溴‑6‑氯‑3‑吲哚辛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4‑氯‑2‑氨基苯甲酸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经过溴代反应得到5‑溴‑4‑氯‑2‑氨基苯甲酸,5‑溴‑4‑氯‑2‑氨基苯甲酸与氯乙酸钠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N‑(4‑溴‑5‑氯‑2‑羧基)苯基甘氨酸,N‑(4‑溴‑5‑氯‑2‑羧基)苯基甘氨酸再经环化脱羧反应得到1‑乙酰基‑5‑溴‑6‑氯‑3‑吲哚乙酯,1‑乙酰基‑5‑溴‑6‑氯‑3‑吲哚乙酯与辛酰氯选择性酯化反应得到5‑溴‑6‑氯‑3‑吲哚辛酯。本发明的5‑溴‑6‑氯‑3‑吲哚辛酯的合成方法,其高效、安全环保、反应总产率相对较高,因此可以用于5‑溴‑6‑氯‑3‑吲哚辛酯的大规模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和生物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溴-6-氯-3-吲哚辛酯的 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Holt等人(Proc.R.Soc.B,1958,148,481-494)曾报道了通过以卤代苯胺、邻氨基苯甲酸、 N-(2-羧基)苯基甘氨酸取代物三种化合物作为起始物,经过不同路线合成出了一系列不同取代 的1-乙酰基-3-吲哚乙酯,接着进一步合成出不同取代的乙酸酯酶类显色底物。其中,5-溴-6- 氯-3-吲哚乙酯的合成涉及到:N-(5-氯-2-羧基)苯基甘氨酸在液溴/乙酸条件下发生芳环溴代反 应(产率为78%),得到的N-(4-溴-5-氯-2-羧基)苯基甘氨酸在乙酸酐/乙酸钠/加热回流条件下 发生环化脱羧反应(产率为42%),得到的1-乙酰基-5-溴-6-氯-3-吲哚乙酯先水解脱除全部乙 酰基,再选择性地与乙酸酐发生酯化反应(产率为42%);这三步反应总产率为14%,如式1 所示。
Rodríguez‐Domínguez等人(J.Heterocycl.Chem.,2007,44,273-275)曾报道了1-乙酰基 -5-溴-6-氯-3-吲哚乙酯的另一种合成方法,即以2,4-二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先在液溴/氯磺酸/单质硫/加热条件下发生溴代反应(产率为95%),得到的5-溴-2,4-二氯苯甲酸在甘氨酸/碳酸 钾/铜粉/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热回流下发生乌尔曼(Ullmann)缩合反应(产率71%), 得到的N-(4-溴-5-氯-2-羧基)苯基甘氨酸在乙酸酐/乙酸钠/加热回流条件下发生环化脱羧反应 (产率为64%)而最终得到;这三步反应总产率为43%,如式2所示。
Gandy等人(Org.Biomol.Chem.,2015,13,905-908)近年来又报道了1-乙酰基-5-溴-6-氯 -3-吲哚乙酯的新合成方法。该方法以4-氯-2-氟苯甲醛为起始物,依次经过与盐酸羟胺的亲核 加成后脱水反应(产率为84%),与氨基乙酸乙酯盐酸盐的缩合反应(产率为72%),与溴化 铵、双氧水的芳环溴代反应(产率为81%),水解反应(产率为95)和最后的关环脱羧反应 (产率为88%;注:未经过重结晶)而得到目标物;这五步反应总产率为41%,如式3所示。
Agban等人(Eur.J.Med.Chem.,1990,25,697-699)报道了多种3-吲哚羧酸酯的合成,但 其仅仅涉及由多种1-乙酰基-3-吲哚乙酯(但无1-乙酰基-5-溴-6-氯-3-吲哚乙酯)到多种3-吲 哚羧酸酯的一步反应,并且都没有给出产率,也没有合成5-溴-6-氯-3-吲哚辛酯。
上述合成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5-溴-6-氯-3-吲哚辛酯的合成路线及其具体制备过程未见 报道;对于中间体的合成,溴代反应时,使用高毒性液溴作为溴代试剂,乙酸、氯磺酸等溶 剂难回收,易导致产生的污染物多;其他某些步骤反应或者中间体反应路线总产率偏低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较高效和安全环保、反应总产率相对较高的5-溴-6-氯-3-吲哚 辛酯的合成方法。5-溴-6-氯-3-吲哚辛酯当前在微生物检测领域里通常用作检测含特异性辛酸 酯酶的沙门氏菌的显色底物(或显色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5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