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量电池数据统计结果查找表构造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5060.1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6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俊;贾学翠;王向前;郑昊;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量 电池 数据 统计 结果 查找 构造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规模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海量电池数据统计结果查找表构造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一期)中的电池储能电站投运,其处理能力为20MW,包含了14MW/63M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2MW/8MWh液流电池储能系统、2MW/1MWh钛酸锂电池储能系统、2MW/12MWh铅酸电池储能系统。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中包含大量的电池单体、电池组串,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储能监控系统采集并存储相关数据,由于数据类型多、数量大,逐渐形成了海量数据。
通过大规模储能电站监控系统获得的监测数据,以及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够从时间、空间等多维度反映储能电站运行的情况。如何快速直观的掌握这些统计分析结果的分布规律,进而了解电站的运行情况,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00MWh级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及应用》及其课题5《基于新型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等正式启动,相关重点技术研究正在有序开展。研发基于电池运行海量数据的电池及模块特性评估平台,针对新型锂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块性能、100MWh新型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效果等开展技术水平验证,掌握相关验证技术是重点研究内容之一。目前基于海量电池数据的电池及其模块和整个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估方面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亟需开展大量研究以及海量数据分析模型开发,验证算法和模型的应用效果。
目前基于海量数据对储能电站运行情况的分析方面的研究很少,在关于统计结果的高效便捷展示与查找方面的研究方法与公开专利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关于如何快速直观的掌握这些统计分析结果的分布规律,进而了解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的运行情况方面,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海量电池数据统计结果查找表构造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提出一种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直观展示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查找表显示方法,能够有效辅助进行储能电站运行监控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量电池数据统计结果查找表构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分析对象、监测范围和统计指标选择待处理的数据;
步骤(2)依据统计指标类型计算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并检索结果数据;
步骤(3)根据设定的展示类型对每个检索结果匹配相应的展示状态;
步骤(4)构建用于统计结果查询的时空二维表,并在时空二维表中展示结果数据。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分析对象包括电池组串,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所述监测范围包括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两个维度,空间范围对应于在一定空间结构上部署的电池,包括电池种类和拓扑结构,时间范围对应于设定的分析时间区间,所述统计指标包括电池性能指标,单体电压最大值,单体电压最小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以时间长度T为周期,计算选定时间范围内每个周期所对应的电压极差、电压标准差、温度极差、温度标准差统计指标;
步骤2-2、将四种指标分别划分出N种等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各指标在不同等级的权重,以等级权重最大的等级作为综合等级。
优选的,所述步骤2-1中,所述电压极差和所述温度极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ΔVmax=Vmax-Vmin
ΔTmax=Tmax-Tmin
所述电压标准差和所述温度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50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无损标注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众包模式的推荐有效解答者的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