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4521.3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3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梁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结平 |
主分类号: | H01L31/049 | 分类号: | H01L31/04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电池 背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板背板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度高,耐划伤性能好的具有含氟涂料层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光电转换太阳能利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市场迅速拓展。由于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较其它种类的太阳电池高,因而发展迅速,特别是由太阳能电池组背板组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而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作为传统电能生产方法的绿色替代方案,光伏电池组件被用来利用太阳光产生电能。光伏电池组件是由各种半导体元件系统组装而成。但现有技术使用的光伏组件,由于涂层硬度差,安装前在擦除表面上的硅密封胶时,可能会损坏背板涂层表面,影响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度高,耐划伤性能好的具有含氟涂料层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层、第一含氟涂料层、第二基层、PET层、第三基层、第二含氟涂料层和第四基层的七层结构,第一基层下表面和第二基层上表面之间涂覆设置第一含氟涂料层,第三基层下表面和第四基层上表面之间涂覆设置第二含氟涂料层,第二基层的下表面和第三基层的上表面之间涂覆设置PET层,所述的第一含氟涂料层和第二含氟涂料层内加入提高硬度的纳米粉体,以高氟合晶涂层总重量计,所述的加入纳米粉体重量百分比为1%~1.5%,所述的第一含氟涂料层和第二含氟涂料由纳米粉体、改性二氟基涂料和三氟基乙烯基涂料三者混合而成,其重量百分含量为:三氟基乙烯基涂料60~75%,改性二氟基涂料10~45%,纳米粉体1%~1.5%,混合后含氟涂料的粒度直径为8~12μm,第一含氟涂料层和第二含氟涂料层的厚度均为18~30μm。
作为优选,所述的纳米粉体为无机纳米粉体和包覆偶联剂的二氧化硅纳米粉体的混合物,其中包覆偶联剂的二氧化硅纳米粉体重量百分比为5%~10%,余量为无机纳米粉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无机纳米粉体为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氧化锆,氧化铝,氮化硼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二氧化硅纳米粉体包覆了偶联剂,所述的偶联剂为有机硅,钛酸酯,铝酸酯中的任意一种,以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粉体总重量计,所述偶联剂加入量占重量百分比为1.5%~2%。
作为优选,所述的PET层为A、B、C三层共挤结构,整体厚度为290~380μm,其中A层为PET合晶层,占PET层厚度的25%,B层为纳米层,占PET层厚度的50%,C层为阻燃层,占PET层厚度的25%,所述的B层纳米层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PET层为A、B、C三层共挤结构,整体厚度为300~350μm。
作为优选,在第一基层、第二基层、第三基层、第四基层的表面采用等离子体硅化钛纳米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第一含氟涂料层、PET层、第二含氟涂料层的涂覆,涂覆时采用高精密涂覆生产线无波纹涂覆技术,并以辊涂方式将含氟涂料涂装到PET薄片上。
作为优选,含氟涂料的涂装速度为20~35m/分钟,涂装厚度为18~30μm,固化温度为150~170℃,固化剂采用封闭型异氰酸酯,解封温度为90~130℃。
作为优选,含氟涂料的涂装速度为25m/分钟,涂装厚度为22~27μm,固化温度为155℃,解封温度为90~100℃
本发明采用先进的含氟涂料互联贯串融合技术、等离子体硅化钛纳米处理技术和高精密无波纹涂覆技术制成7层结构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采用等离子体硅化钛纳米处理技术处理,使各层表面亲水化,提高各层间的附着力与粘结性。本发明通过在含氟涂料层内加入由无机纳米粉体和包覆偶联剂的二氧化硅纳米粉体组合而成的混合物,大大提高了涂层的硬度,耐划伤性能好,在擦除表面上的硅密封胶时,不会损坏背板涂层表面,质量有保证,增加了组件的使用寿命,使组件寿命在25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基层,2-第一含氟涂料层,3-第二基层,4-PET层,5-第三基层,6-第二含氟涂料层,7-第四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结平,未经梁结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4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