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检测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3551.2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8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范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11336 | 代理人: | 董巍,高伟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体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综合运用了数字图像、视频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多种技术。当前,人脸识别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安防、金融、社保等需要身份验证的领域中的线上场景,如银行远程开户、线上交易操作验证、无人值守的门禁系统、线上社保办理和领取、远程医保办理等等。
在这些高安全级别的应用领域中,除了需确保被验证者的人脸相似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底库,还需要验证被试者是一个合法的生物活体。也就是说,人脸识别系统需要能够防范攻击者使用照片、视频、3D人脸模型、或者面具等方式进行攻击。因此,急需一种进行活体检测的技术。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体检测的方法,能够判断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从而防止攻击者使用非活体的攻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活体检测的方法,包括:
确定待检测对象的脸部;
向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发送第一声波;
接收所述第一声波经过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反射后得到的第二声波;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声波和所述第二声波,判断所述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
示例性地,向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发送第一声波,包括:通过智能终端的声音输出装置向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发送所述第一声波。
示例性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声波经过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反射后得到的第二声波,包括:通过智能终端的声音接收装置接收声波集;对所述声波集进行过滤,得到所述第一声波经过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反射后得到的所述第二声波。
示例性地,对所述声波集进行过滤,得到所述第一声波经过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反射后得到的所述第二声波,包括:将所述声波集中处于预设时间段的声波,确定为所述第二声波。
示例性地,所述确定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包括:
通过智能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视频流;
对所述视频流进行人脸检测,以获得检测到的人脸图像;
判断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是否有效;以及
将判断有效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所对应的空间位置中的人脸确定为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
示例性地,所述判断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是否有效,包括:
若确定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包括一张人脸,且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所对应的空间位置中的人脸与所述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的要求,则确定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有效。
示例性地,在所述判断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是否有效之前,还包括:
计算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所对应的空间位置中的人脸与所述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
示例性地,所述计算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所对应的空间位置中的人脸与所述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到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的瞳距以及所述智能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机器参数计算所述距离。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波包括具有不同频率的多个第一子声波,以及所述第二声波包括具有对应的不同频率的多个第二子声波。
示例性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声波和所述第二声波,判断所述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包括:
将所述第二声波分解为所述多个第二子声波,其中,每个第二子声波具有对应的不同频率;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子声波和所述多个第二子声波,判断所述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
示例性地,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子声波和所述多个第二子声波,判断所述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包括:
计算每个频率的第二子声波的强度;
根据所述每个频率的第二子声波的强度以及对应频率的第一子声波的强度,计算所述第一声波和所述第二声波的强度差值;以及
根据所述强度差值,判断所述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活体检测的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待检测对象的脸部;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发送第一声波;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声波经过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待检测对象的脸部反射后得到的第二声波;以及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声波和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二声波,判断所述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3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