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铆接螺母的金属容器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2973.8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8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嘉美印铁制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铆接 螺母 金属 容器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铆接螺母的金属容器的加工工艺,该一种带有铆接螺母的金属容器的加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S1:原料准备和预处理,S2:金属容器的加工,S3:焊接坡口加工及处理,S4:铆接螺母的加工,S5:焊接定位,S6:铆接螺母和金属容器的组焊,S7:测量,S8:正火处理,S9:退火处理,S10:镀锌处理,S11:包装。本发明采用焊接的方法,通过开设有焊接坡口,加强焊接强度,并通过点焊的方式,先精确定位,然后进行焊接,焊接时采用段焊的方法,减少工件受热变形量,双面焊接,强度大,热处理后,机械性能大大加强,通过镀锌处理,防止焊接处腐蚀,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铆接螺母的金属容器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机器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对机器生产而言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和保存,生产的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加工和热处理,产品的装配、及调试,油漆和包装等内容。生产过程的内容十分广泛,现代企业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将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具有输入和输出的生产系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机械加工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机械加工业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是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的总和,其他过程则称为辅助过程,对于铆接螺母和金属容器的组装加工,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焊接和铆接的方式,铆接强度低,难以满足高强度要求的使用要求,直接进行焊接变形量大,容易生锈,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铆接螺母的金属容器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铆接螺母的金属容器的加工工艺,该带有铆接螺母的金属容器的加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原料准备和预处理,选择金属容器一个,铆接螺母一个,并通过清洗装置将金属容器和铆接螺母表面的灰尘杂质处理干净,取件备用;
S2:金属容器的加工,将S1中获得的金属容器移送至金加工车间,根据所选择的铆接螺母直径的大小,利用冲孔装置在金属容器的表面进行冲孔,使冲孔直径大于铆接螺母的直径,并且将直径差控制在8mm-10mm之间,冲孔完成后,静置冷却10min-15min,待工件冷却后将获得的金属容器送至打磨车间进行打磨处理,将金属容器冲孔处表面及边缘的毛刺、废屑处理干净,取件备用;
S3:焊接坡口加工及处理,利用砂轮机在金属容器冲孔处开出焊接坡口,控制加工精度在±0.5mm内,并且焊接坡口为双面焊接坡口,分别在金属容器冲孔处的两面进行加工,焊接坡口加工完成后,静置冷却10min-15min,工件冷却后将获得的金属容器送至打磨车间进行打磨处理,将金属容器冲孔处的焊接坡口表面及边缘的毛刺、废屑处理干净,取件备用;
S4:铆接螺母的加工,将铆接螺母移送至磨车间进行打磨处理,将铆接螺母底部表面的氧化膜打磨干净,取件备用;
S5:焊接定位,将铆接螺母安置于金属容器的冲孔处,利用测量工具确定好铆接螺母的位置,确定好之后,通过点焊的方式,将铆接螺母固定住,然后再通过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确定铆接螺母的位置是否满足要求,保证定位误差在0.2mm内,如果定位误差在误差范围之内,则进行下一步骤,如果定位误差超出0.2mm,则通过铁锤将铆接螺母取下,然后利用打磨工具将点焊时产生的焊点打磨干净,并将焊接坡口周边的飞溅和毛刺清理干净,重新进行测量定位,并采用同样的方法点焊,直至满足定位误差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嘉美印铁制罐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嘉美印铁制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29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