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温测量装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2555.9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3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焦立国;卢家源;梁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杏旭天利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迟军 |
地址: | 10131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温测量装置 测量单元 中继单元 移动终端 距离限制 数据传输 被测体 数据发 蓝牙 能效 体温 测量 发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体温测量装置、系统及方法,该体温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单元和中继单元,其中,所述测量单元对被测体的体温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和所述中继单元;所述中继单元接收由所述测量单元发送的数据,并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的体温测量装置,能效低、不受蓝牙距离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体温测量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人体体温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多年来,以水银制造的人体体温计是体温测量装置的主流。其主要采用的温度测量方式为口探式,肛探式与腋下探测式。其中肛探式被视为最接近人体内部核心温度的测量方法。因此广泛采用至今。但是水银有剧毒,如果不小心弄破温度计,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多个国家已禁止水银温度计在消费市场销售。
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温度计。最早期的电子温度计同样采用口探式,肛探式与腋下探测式作为温度测量方式。简单说,就是把水银因为温度改变膨胀的原理改为用接触式传感器因温度变化造成电阻/电流改变的原理。电子温度计再加上一个单片机与显示屏来把温度清楚呈现给用户。不过,这类型的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有同样的问题,就是测量速度慢。一般都要3-5分钟或者更长时间才能提供准确温度。
后来出现了耳鼓膜与额头测温体温计。这两种体温计都是采用红外热电堆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快速(5秒内),简单易用。缺点是技术比较复杂。要做到准确(+/-0.2℃),除了需要增加补偿外,操作手法也可以造成比较大的偏差(特别是耳鼓膜测量方式)。但是因为速度快与简单,推出后很快就广泛被使用。很多医疗机构也用来做快速发烧筛选。
2010年之后,可穿戴智能体温计开始陆续出现。其产品特性是可以穿戴于身体上,长时间监测体温变化。遇到发烧或者高烧情况,可以发警报到用户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这对有小孩子或老人的家庭比较实用。该技术主要利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测量皮肤温度,将数据通过单片机、蓝牙芯片等电子部件发送到用户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也可以利用该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把温度数据存到云端服务器,日后做参考。因为正常人体温度不是固定,也受到每天及生理周期(比如女性排卵期)影响,故此记录温度变化比仅参考某一时刻的体温更有参考意义。
可穿戴智能体温计有它的优点,可是也有不少缺点。因此还没有受到广泛采用。缺点包括:
1.基本上市场看到的可穿戴智能体温计都是采用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Energy,BLE)技术。BLE的优点是耗电低,而且绝大部分智能手机都能支持。问题在于连接距离在室内一般只能达到10米。特别无线优化设计的最多也只能达到20米。如果家庭地方比较大,父母与孩子房间相隔比较远的,又或者两层式洋房的,会出现连接距离不够的问题。
2.采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平衡温度要等5分钟左右才能提供。对于初期判断是否发烧不太适合。故此家庭还需要多准备一个快速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因为两套设备没有沟通,快速测量温度的数据无法同时存到云端或者手机以作比对和参考。
3.可穿戴设备通常贴伏在身上或者绑在上手臂,这造成了佩戴者的不适。而且,一旦设备松脱,将不能准确测量温度。
4.智能体温计的一个作用是让睡觉或者上班的父母,能够依赖发烧报警或高温报警来提示孩子的状况。但是远程支持需要利用一个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连接可穿戴智能体温计,再用手机用户端转发数据到云端服务器。因此要多准备一台智能手机。对于依赖老人或者佣人照顾小朋友的家庭,这种模式并不合适。
5.一个智能手机只能与一个蓝牙设备连接,因此可穿戴智能体温计要在病房推行并不方便。护士不能够同时间监测到每个病人的体温,还是需要每一个地去读取。
以上5个问题(或者缺点),可以简单归纳为无线连接局限(缺点1,4,5)和温度测量技术局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杏旭天利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杏旭天利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2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疼痛科的便携式检测评估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体温监测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