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2080.3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宋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参考 信号 发送 接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应用于一发送端,包括:获取含有参考信号RS端口的RS序列的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的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将所述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以相同或不同的发送波束赋形发送给接收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用于所述接收端确定最优波束,且一个RS端口映射在至少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包含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法,通过在一个OFDM符号内发送多次时域重复信号,并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发送波束赋形进行发送,实现了快速波束训练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背景技术
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NR,New Radio)的高频段(HF,High Frequency)通常采用波束赋形(BF,Beam Forming)技术提供的高波束增益来对抗高频信号衰减大的问题。5G NR可能采用的波束赋形包括模拟赋形、数字赋形和数字-模拟混合赋形。发送端需要确定最佳的发送波束,接收端需要确定最佳的接收波束。模拟波束赋形中一个数字天线端口通过一组移相器调整连接的一组天线振子的信号相位从而确定发送信号的波束方向。由于天线器件的限制,形成模拟波束赋形的一组移相器在同一时刻只能形成一个宽带的波束方向,不如数字波束赋形灵活,模拟波束赋形的好处是减少了射频链路的数量从而大幅降低了高频射频器件的成本和复杂度,同时也能获得可观的波束增益。
一般来说,确定最佳发送、接收模拟波束需要通过波束训练(例如波束扫描、波束跟踪)来实现,根据测量的代表波束方向的某种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或导频的功率强度来确定最佳的发送、接收波束。
由于前述的模拟波束赋形的限制,在一个时刻只能使用一个方向的波束进行信号的发送或接收。考虑到在多个可选的发送波束以及接收波束中遍历搜索到最佳的发送、接收波束对时,需要尝试所有发送波束和/或接收波束,因此模拟波束训练时间会比较长。
为了实现快速波束训练,人们提出了多级波束搜索的思想,即波束训练包括粗略的波束搜索,然后在较宽的波束中再进行精细的波束调整或波束跟踪等。此外,还提出了改变波束训练参考信号所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符号的数值配置(numerology)来缩短该符号的长度,以加速波束训练过程。但该方法需要调整OFDM符号的时频资源配置,所使用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Fourier Transform)的长度也随之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以解决波束训练时间较长以及现有的通过改变波束训练参考信号所在OFDM符号的数值配置来缩短该符号的长度,以加速波束训练的方法,存在需要调整OFDM符号的时频资源配置,所使用的FFT的长度也随之调整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应用于一发送端,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获取含有参考信号RS端口的RS序列的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的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
将所述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以相同或不同的发送波束赋形发送给接收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用于所述接收端确定最优波束,且一个RS端口映射在至少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包含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送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含有参考信号RS端口的RS序列的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的至少一个时域重复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2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