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1887.5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3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姜莉琴;刘菁;程爱国;董锋;武江鹏;杨东林;蔡璟璟;白俊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配装 传统测量方式 棒状模具 测量模具 等效测量 折尺 直尺 测量 安全间隙 测量要求 测量周期 电气安全 间隙测量 静态测量 小空间 制作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计并制作直尺模具、折尺模具和棒状模具;根据PCB板不同部件的配装间隙,对直尺模具、折尺模具和棒状模具进行选择;用选择后的直尺模具、折尺模具和棒状模具分别进行PCB板电气安全配装间隙测量。本发明通过设计并制作测量模具,将测量要求转化为模具定值,达到了静态测量的效果,解决了传统测量方式无法实现小空间测量的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具,实现了间接等效测量安全间隙,克服了传统测量方式不够精准的难题;通过使用合适的测量模具进行测量,缩短了测量周期,弥补了传统测量方式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尤其适用于PCB板相关零部件电气安全配装间隙,属于元器件配装间隙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天产品中,涉及PCB板的结构件越来越多,为了使PCB板设计安全性能达到指标,各部件必须存在电气间隙,即裸露带电导体间的空间最小直线距离,但是在实际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因为设计和控制的不到位,导致短路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前期设计过程中,严格把控好各个部件的安全间隙,在后期生产过程中,精确测量安全间隙,并及时做出判断以及相应的调整。
由于航天产品结构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导致目前没有合适的工具能够快速实现安全间隙的测量工作。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游标卡尺和钢板尺进行测量,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无法实现小空间测量,测量过程中容易与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
第二、测量不够精准,大部分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技术人员手持钢板尺进行测量时,误差较大。
第三、测量效率较低,对复杂结构件之间的安全间隙进行测量时,技术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导致测量周期过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通过设计并制作测量模具,将测量要求转化为模具定值,达到了静态测量的效果,解决了传统测量方式无法实现小空间测量的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具,实现了间接等效测量安全间隙,克服了传统测量方式不够精准的难题;通过使用合适的测量模具进行测量,缩短了测量周期,弥补了传统测量方式效率较低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用于检测PCB板电气安全配装间隙,PCB板包括元器件本体、盖板、元器件引腿、小腔体机壳盖板、器件本体、金属梁、器件焊点、紧固件和焊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计并制作直尺模具、折尺模具和棒状模具;
第二步,根据PCB板不同部件的配装间隙,对直尺模具、折尺模具和棒状模具进行选择;
第三步,用选择后的直尺模具、折尺模具和棒状模具分别进行PCB板电气安全配装间隙测量。
在上述的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中,所述第一步中,直尺模具为L形板,直尺模具上设有用于配合测量的台阶面;折尺模具为Z形板,折尺模具两端均设有用于配合测量的矩形延伸面;棒状模具为圆柱体,棒状模具一端设有用于配合测量的圆柱头,棒状模具另一端设有用于配合测量的半圆形凸台。
在上述的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中,所述第二步中,元器件本体与盖板之间、盖板与元器件引腿之间均用直尺模具进行测量。
在上述的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中,所述第二步中,器件本体与金属梁之间、金属梁与器件焊点之间均用折尺模具进行测量。
在上述的一种配装间隙的间接等效测量方法中,所述第二步中,元器件引腿与小腔体机壳盖板之间、紧固件与焊盘之间均用棒状模具进行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18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