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利昂输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0978.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8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汪根生;任小体;游锦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亿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利昂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PS挤塑泡沫板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氟利昂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挤塑泡沫板,又称XPS挤塑板,是经由特殊工艺连续挤出发泡成型的材料,其表面形成的硬膜均匀平整,内部完全闭孔发泡连续均匀,成蜂窝状结构,因此具有高抗压,轻质,不吸水,不透气耐磨,不降解的特性,与EPS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相比,其强度,保温,抗水汽渗透等性能有较大提高,特别适合应用于建筑物的隔热,保温,防潮处理,是当今建筑业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之一。在XPS挤塑泡沫板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剂,由于常规生产过程中发泡剂需要的添加量在投料量的8~12%,氟利昂供给稳定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生产的稳定性。目前的氟利昂输送系统,通常采用一台高压空压机,加一只调压阀,将3~4只储罐的气液相相互串联,高压空压机出气口压力调高后连接到储罐串联气相端口,将液相端口与生产线的管路相连。这种结构气压波动大、受气候温度影响大、输送波动大,经常有压缩空气串到管路中,造成生产不稳定,而且每天需要更换,更换时必须关闭供气阀,此时输送压力动力消失,造成生产不稳定,拆装管路容易泄露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每个储罐内有大量的氟利昂残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输送压力稳定、不受气候温度影响、全程密闭管路、没有杂质混入、输送安全可靠、无泄漏的一种氟利昂输送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氟利昂输送系统,包括氟利昂储存装置、泵送装置、生产线注气口,所述氟利昂储存装置设有液相出口,所述液相出口与泵送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泵送装置与生产线注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泵送装置与生产线注气口之间还设有球阀,所述泵送装置包括输送泵、单向阀、过滤器、压力传感器,所述输送泵一端依次连接单向阀、过滤器、液相出口;所述输送泵另一端依次连接单向阀、压力传感器、生产线注气口,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所述输送泵、所述单向阀与所述PLC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本结构中过滤器可过滤杂质使氟利昂洁净无污染,单向阀可确保氟利昂不回流,压力传感器可直观观察压力情况,方便调节压力,本结构可确保输送压力稳定、无杂质混入。
优选的,所述输送泵为增压输送泵,使氟利昂储存装置中的氟利昂增压达到生产所需压力。
优选的,所述氟利昂储存装置与生产线注气口之间至少并联设置两套泵送装置,一套泵送装置工作时其他泵送装置备用,当工作的泵送装置需要维修而关闭供气阀时,启动备用泵送装置,使输送压力动力不消失,生产稳定。
优选的,所述氟利昂储存装置上还设有溢流入口,所述溢流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泵送装置出口,所述溢流入口与泵送装置出口之间还设有调压溢流阀,使发生溢流的氟利昂按照所需压力回流氟利昂储存装置,无泄漏危险。
优选的,所述氟利昂储存装置上还设有液位计,可直观观察氟利昂储存装置中氟利昂储存量。
优选的,所述氟利昂储存装置为液态氟利昂储罐,且液态氟利昂储罐体积不小于20立方米,大型储罐可确保整个输送装置稳定运行,不需频繁拆装管路,减少泄露等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优点:输送压力稳定、不受气候温度影响、全程密闭管路、没有杂质混入、输送安全可靠、无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氟利昂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图中标记为:1、氟利昂储存装置;2、泵送装置;3、生产线注气口;4、液相出口;5、球阀;6、输送泵;7、单向阀;8、过滤器;9、压力传感器;10、溢流入口;11、调压溢流阀;12、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氟利昂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亿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亿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09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箱盖一次成型工艺
- 下一篇:断路器储能信号指示装置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