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理床智能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9834.X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0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旦谱;台宪青;王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N7/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屠志力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理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管理系统,尤其是一种护理床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特别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陆续进入老年期,老龄人对智能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通常老龄人肌体的活性组建减弱,长期卧床或住院,这不仅给广大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上的痛苦,而且还给患者的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疲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医护服务。并且合理的监护和正确的护理,不仅能够减轻病人痛苦,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因此,对老年人、慢性病人、瘫痪病人和残疾人士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和用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床是一种重要的护理设备,是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在住院或居家护理时使用的病床。目前主要分为电动护理床及手动护理床,其主要目的是便于护理人员进行照顾,便于病人康复。
手动护理床需要依赖护理人员改变护理床姿态,操作复杂费力十分不便;电动护理床虽然可以在控制下自动起降,但是需要时刻注意护理床姿态,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较低,而且功能相对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护理床智能管理系统,满足医院、企业及个人用户对护理床的管理需求,通过网络与护理床进行通信,对护理床的动作和姿态进行控制,对护理床的信息进行管理。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护理床智能管理系统,适用于护理床,包括:
护理床状态检测及控制模块、协议转换模块、控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App服务器、远程监控客户端、网络摄像头和视频服务器;
护理床上设有护理床状态检测及控制模块、护理床姿态传感器和体征传感器;护理床的各活动关节能够根据控制命令调节;
控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App服务器作为TCP服务器接受远程护理床的连接,实现护理床的远程管理和控制;护理床通过协议转换模块接入网络,与视频服务器、控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App服务器通信;远程监控客户端能够接入网络与App服务器和/或web服务器通信。
具体地,
护理床状态检测及控制模块与护理床姿态传感器、体征传感器以及护理床活动关节连接;护理床状态检测及控制模块负责检测护理床姿态,采集病人体征数据,并周期性的上传护理床姿态数据和病人体征数据;同时根据控制命令控制活动关节运动以相应改变护理床姿态;护理床状态检测及控制模块与协议转换模块连接并通信;
协议转换模块负责通讯数据在TCP协议和护理床状态检测及控制模块对协议转换模块的接口协议的转换;
控制服务器作为TCP服务器接受远程护理床的连接,对下匹配网络环境中的所有护理床,并接收护理床周期性上传的护理床姿态数据和病人体征数据;从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获取要发给对应护理床的控制命令并负责发送给该护理床;控制服务器对上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把从护理床处获得最新的护理床姿态数据和病人体征数据送至数据库中保存,把对应的控制命令从数据库中调出;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数据库对护理床姿态数据、病人体征数据、护理床状态和病人状态,以及操作数据、故障信息进行存储管理;
Web服务器支持用户通过Web浏览器登陆,从而对护理床进行监控管理,包括系统管理、信息管理、护理床监控、系统通知、数据分析五个部分;
App服务器用于支持个人用户通过远程监控客户端App登陆,从而对护理床进行监控管理,主要包括系统管理、信息管理、护理床监控、系统通知四个部分;
远程监控客户端用于通过网络查询护理床姿态数据、病人体征数据、护理床状态和病人状态,发送控制命令,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网络摄像头对准护理床拍摄,视频服务器负责网络摄像头所采集视频的存储管理,获取护理床状态和病人状态。
进一步地,
Web服务器中包括的系统管理、信息管理、护理床监控、系统通知、数据分析五个部分,具体如下: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系统设置三部分;权限管理用于对不同用户所能查询、操作的范围进行限定;系统设置用于设置护理床的默认调节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未经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98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