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卵囊藻在水产养殖中调控水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6307.3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玲;黄翔鹄;韩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524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卵囊藻 水产 养殖 调控 水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藻在水产养殖的调水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卵囊藻在水产养殖中调控水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White Prawn),为广温广盐性海产动物,因具有高含量蛋白质,且肉质鲜美收到众多消费者欢迎。随着品种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和推进,越来越多的海鲜实现人工养殖,以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
近年来,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因疾病的流行而导致养殖产量不稳定,虾病高发,给养殖业者带来很大的风险。现有技术中,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治普遍使用大量的化学药物,例如,用硫酸铜和福尔马林对产卵池前进行浸泡消毒;当疾病发生时也常采用化学药物控制病情防治疾病恶化和蔓延,例如,弧菌病治疗药物用土霉素和百炎净;聚缩虫病治疗药物有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等;而且为了避免药物单一,常采用间隔交叉使用多种药物。大量的化学药物经不断积累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打破生物间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平衡关系,同时抑制有益藻类的繁殖。生态防病应用是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养殖水域生态系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域的微小生物群落的结构。
养殖过程中大多数疾病的发生与水环境平衡失调、水质恶化有密切关系。通过生物技术引入和改变养殖水域中微小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的生态调控防病技术,是生态防病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报道的关于水产养殖中水质调节的方法较多,例如,公开号为CN105130007的专利公开一种水质调节剂,具体是通过添加EM菌体以及化学药品和化学增氧剂来调整养殖水质的生态平衡,但是添加的菌体可能对养殖对象带来副作用,或者成为优势菌,难以遏制,从而影响水产养殖水体中有益菌的生存,同时养殖水产在富化学药品的水体中生长,不能保证对虾产品的质量;再如,公开号为CN10550259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水质调节剂,通过添加所述调节剂来维持水质生态环境,具体采用黄连提取物、板蓝根提取物、肉桂、电石粉等多种物质复合而成,尽管具有良好的水质消毒和杀菌作用,但是由于该复合调节剂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加之频繁使用的需要,可能引起其他水产动物疾病,而且该复合调节剂也不能保证长效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卵囊藻在对虾养殖中调控水质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长期稳定养殖水体系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养殖水环境和防止水产疾病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卵囊藻在水产养殖中调控水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清洁水体中加入卵囊藻藻种和营养物培养5~7天后,向水体中投入苗种养殖;
2)向所述步骤1)的苗种养殖水体中通气,养殖过程追加营养物和补充卵囊藻藻种。
优选的,所述卵囊藻为波吉卵囊藻。
优选的,所述卵囊藻悬浮液的密度为大于1200万个/mL。
优选的,所述步骤1)或步骤2)中卵囊藻藻种为卵囊藻悬浮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1)卵囊藻悬浮液的添加体积为10~20L/亩。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卵囊藻悬浮液的添加体积为5~10L/亩。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补充卵囊藻藻种的间隔时间为28~32d。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营养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尿素9~12份、磷酸二氢钾0.9~1.2份和生长元素1~2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2)通气后水体的流水速度0.3~0.5m/s。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追加营养物的间隔时间为6~7d。
优选的,所述追加营养物的具体方法为:
前三次追加营养物时每升水体添加的下列重量的组分:尿素4.5~6g、磷酸二氢钾0.45~0.6g及生长元素0.2~1g;
第四次和第五次追加营养物时每升水体添加的下列重量的组分:尿素2.3~3g、磷酸二氢钾0.23~0.3g及生长元素0.25~0.5g,
第六次及以后追加营养物时每升水体添加的下列重量的组分:磷酸二氢钾0.1~0.15g及生长元素0.1~0.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6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