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膨胀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5736.9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7/02 | 分类号: | F16K47/02;F16K1/00;F25B4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膨胀 具有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膨胀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其中,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具有第一阀口;阀针,具有关闭位置以及开启位置,阀针的底部具有第二阀口,阀针具有容纳空间以及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与外界连通,第二过流通道与第二阀口连通;阀杆,至少部分穿设在容纳空间内;第一消音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第一密封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位于第一消音部与第二过流通道之间,第一密封部上设置有第三过流通道,容纳空间与第二过流通道通过第三过流通道连通;驱动部,驱动阀杆上下移动。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膨胀阀的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变频空调用减速式电子膨胀阀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阀体部分用于流量调节,另一部分为用于驱动的线圈部分。其中线圈部分包括:永磁式步进电机1、具有三级减速的齿轮减速器2、具有将电机旋转运动转化成丝杆3垂直运动的螺纹副结构5,阀体包括阀座10’,以及控制阀针8升降的波纹管7等核心部件构成。下面介绍一下上述电子膨胀阀的工作原理:首先,空调系统的电子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的步进电机1的输出轴旋转,电机1与齿轮减速器2配合带动齿轮减速器2的输出轴旋转,齿轮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丝杆配合,带动丝杆旋转,然后丝杆与螺纹副结构5配合,以使丝杆能够上下移动。丝杆的顶端焊接有钢球11’,钢球11’的下端设置有衬套6,衬套6的下端连接有阀针8。当丝杆被驱动部件驱动向下移动时,丝杆会顶住钢球11’,钢球11’顶住衬套6,衬套6顶住阀针8使得阀针8能够与丝杆同步向下运动直至阀针8位于关闭位置,即阀针8与阀体10’相抵接的位置。当阀针8处于关闭位置时,波纹管7处于不断拉伸状态。当施加反向脉冲时,丝杆3向上运动,阀针8在波纹管7的回复弹力和系统压力作用下不断向上运动,从而改变阀口9的开启程度,使得通流面积发生变化,达到控制流量调节过热度的目的。
但是上述的电子膨胀阀在实际工作时存在噪音问题。具体地,当阀体与阀口之间处于小开度的状态时,因阀口处开度较小,将会产生明显节流。冷媒流经阀口流速很大,导致了特定频率的涡旋形成,从而产生了的异常噪音,影响了最终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膨胀阀的噪音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阀体,具有第一阀口;阀针,具有与第一阀口抵接的关闭位置以及避让第一阀口的开启位置,阀针的底部具有与第一阀口连通的第二阀口,阀针具有容纳空间以及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位于阀针的侧壁上并与外界连通,第二过流通道位于第二阀口的周向外侧并与第二阀口连通;阀杆,至少部分穿设在容纳空间内,阀杆能够上下移动以调节第二阀口处的流量;第一消音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以使从第一过流通道进入的流体经过第一消音部后流到第二过流通道处;第一密封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位于第一消音部与第二过流通道之间,第一密封部上设置有第三过流通道,容纳空间与第二过流通道通过第三过流通道连通;驱动部,驱动阀杆上下移动,其中,阀杆和阀针之间设置有止挡部件,以使阀针与阀杆通过止挡部件接触时两者同步运动,并且止挡部件使阀针位于关闭位置时,阀杆能够相对于阀针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由高分子材料或软性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阀针包括阀针本体以及设置在阀针本体内的阀座芯,阀针本体的内壁与阀座芯的上表面共同围成容纳空间,第二阀口与第二过流通道均设置在阀座芯上。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为第一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夹设在阀座芯与第一消音部之间,第一密封环上设置有用于避让阀杆的第一避让孔,第一密封部的周向侧壁与阀针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第二过流通道为第一过流孔,第一过流孔为多个,多个第一过流孔沿第二阀口的周向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57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