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调式滚轮支臂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5300.X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韦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11/16 | 分类号: | B41J11/1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臂 按压 转轴 弹性组件 限位轴 偏心轮轴 枢接 可调式滚轮 按压单元 打印媒介 第一侧壁 固定框架 馈送机构 驱动转轴 一端连接 推抵 第二侧壁 偏心轮 限位槽 穿孔 推压 转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式滚轮支臂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其包含驱动转轴及按压单元。按压单元包括按压转轴、弹性组件、固定框架以及一对支臂。固定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支臂包括第一转轴枢接于第一侧壁。第一支臂的一端连接至弹性组件,另一端枢接按压转轴。第二支臂包括偏心轮轴、偏心轮穿孔及限位轴。偏心轮轴的周缘与限位轴的周缘相互推抵。第二支臂的一端连接至弹性组件,另一端枢接按压转轴。当偏心轮轴转动周缘而推抵限位轴的周缘时,第二支臂沿限位槽位移且以限位轴为轴心受弹性组件作用,将按压转轴推压向驱动转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调式滚轮支臂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打印机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传统上,这类打印机主要通过转动一对进纸滚轮(paper feeding rollers)来馈送纸张。馈送的纸张夹置于一对分设于朝向打印头进纸方向上方的按压滚轮(pinch roller)及下方的驱动滚轮(drivingroller),通过可转动的按压滚轮以一预定按压力(nip pressure)与驱动滚轮接触,当驱动滚轮转动时,即可将纸张馈送至打印喷头。为确保纸张稳定的馈送,并避免发生歪斜现象,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必须保持平行并维持全线平稳的按压力。然而,馈送机构中的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却常因不当组装或操作而失去彼此间的平行度。尤其在宽幅打印机中,由于宽幅打印机的宽度较长,通常需将多组按压滚轮相对于一共同驱动滚轮而设置,于此情况下,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之间的平行度便常发生部分偏移状况。一旦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之间存有任何平行度的误差,除可能造成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过度磨损外,亦可能致使馈送纸张无法平顺地馈送,甚至造成纸张歪斜或损害而无法打印。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具有可调式滚轮支臂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实为本领域极需面对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式滚轮支臂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其适用于一打印机,例如但不限于宽幅打印机,可精密及准确地实现按压滚轮及驱动滚轮之间的平行度,且其成本低、易维护、制造简单、可靠度高,有效改善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组装后平行度不佳的问题,确保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完全线接触,并达到平稳地馈送打印媒介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可调式滚轮支臂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通过双支架连接按压滚轮而调整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之间的平行度,能达到改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中按压滚轮及驱动滚轮因组装而累积公差的问题,确保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之间的平行精度,使按压滚轮与驱动滚轮彼此间维持平稳地按压力,增加馈送打印媒介时的稳定性。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式滚轮支臂的打印媒介馈送机构,其包括驱动转轴及至少一按压单元。按压单元相对于驱动转轴,且与驱动转轴相配合,以馈送一打印媒介。其中按压单元包括按压转轴、弹性组件、固定框架、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固定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彼此相对,且第一侧壁包括一第一轴孔,第二侧壁包括一第二轴孔与一限位槽。第一支臂包括第一转轴,枢接于固定框架的第一侧壁的第一轴孔。第一支臂的一端连接至弹性组件,另一端与按压转轴枢接,且第一支臂以第一转轴为轴心受弹性组件作动,将按压转轴推压向驱动转轴。第二支臂包括偏心轮轴、一偏心轮穿孔及一限位轴,偏心轮轴穿设于偏心轮穿孔,且偏心轮轴的周缘与限位轴的周缘相互推抵。第二支臂的偏心轮轴枢接于固定框架的第二侧壁的第二轴孔,限位轴穿设于固定框架的第二侧壁的限位槽,其中第二支臂的一端与连接至弹性组件,另一端与按压转轴枢接。当偏心轮轴转动时,偏心轮轴的周缘推抵限位轴的周缘,使第二支臂沿限位槽位移,且第二支臂以限位轴为轴心受弹性组件作动,将按压转轴推压向驱动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53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