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烫金滚筒用黄铜合金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5203.0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胡遐秋;胡克福;林高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溪骏达特种铜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4 | 分类号: | C22C9/04;C22C18/02;C22C30/06;C22C30/04;C22C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54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烫金滚筒 黄铜合金 化学成分设计 质量百分比 热处理 离心铸造 力学性能 使用寿命 元素组成 伸长率 铜加工 黄铜 烟标 制备 稀土 合金 屈服 印刷 | ||
本发明属于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烫金滚筒用黄铜合金的化学成分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由铜、锌、铅、铝、铁、镍、锰、锡、硅、稀土等元素组成,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u 35‑65%,Pb 1.0‑2.5%,Al 1.0‑3.0%,Fe 0.3‑1.5%,Ni 0.2‑1.0%,Mn 0.1‑0.5%,Sn 0.1%,Si 0.05%,X 0.01‑0.06%,不可避免的杂质<0.5%,余量为Zn。其中X为Ce和La中的一种或两种。采用本发明的黄铜合金,经离心铸造和适当热处理制备的烟标烫金滚筒,硬度可达到80HRB以上,抗拉强度达670MPa,屈服强度达450MPa,同时伸长率可达10%以上;在250℃以下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烫金印刷使用寿命达35‑50吨纸,比其它黄铜烫金滚筒高出1~2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烫金滚筒用黄铜合金的成分设计。
技术背景
烫金印刷已成为现代印刷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烫金滚筒是烫金设备上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圆对圆和圆对平的烫金印刷机上都需要烫金辊,烫金辊通常由滚筒和压印圈组成。烫金辊一般都是因产生疲劳开裂而失效。烫金印刷通常是一种升温工作过程,烫金温度达150-300℃;在快速印刷过程中,滚筒将承受局部受热和受压,因此在多次运转之后,不可避免地将在滚筒中产生疲劳裂纹。滚筒的疲劳使用寿命除了与工作条件相关,主要取决于滚筒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市场上已有的普通滚筒一般采用HPb59-1或H62-0.8等铅黄铜材料或钢制造,在烟标烫金印刷行业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0-30吨纸。每次更换烫金滚筒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印刷行业希望能采用疲劳寿命更高的材料来制造烫金滚筒。
晶粒组织、软硬相组成、冶金缺陷等是影响黄铜合金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而合金成分设计是构建一切组织和性能的前提。目前行业内对于烫金滚筒用铜合金的报道极少,各自保密,且均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也未发现具有统领市场的高性能材料。所以研发具有高疲劳寿命的烫金滚筒用铜合金材料,是印刷行业和铜加工行业共同关注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疲劳寿命的烫金滚筒用铜合金材料,以解决烫金印刷行业频繁换辊的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烫金滚筒用黄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由铜、锌、铅、铝、铁、镍、锰、锡、硅、稀土等多种元素组成,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u 35-65%,Pb 1.0-2.5%,Al 1.0-3.0%,Fe 0.3-1.5%,Ni 0.2-1.0%,Mn 0.1-0.5%,Sn 0.1%,Si 0.05%,X0.01-0.06%,不可避免的杂质<0.5%,余量为Zn。其中X为Ce和La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简述如下:本发明选用铅黄铜为基础,因为铅黄铜熔炼、铸造和切削加工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经多年试验,创造性地采用了多元综合添加方法,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Al、Ni、Fe元素的添 加,不仅可细化合金晶粒组织,而且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与硬度;Mn和Sn元素的添加可有效提高合金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能,尤其Sn可显著抑制黄铜的脱锌腐蚀;微量Si元素的加入可增强合金的流动性,并提升合金的高温稳定性能;稀土元素Ce或La的加入,一方面可以与合金中的Pb、O、S等元素反应生成高熔点颗粒,起到细化晶粒和脱氧作用,另一方面可净化熔体,提高合金的韧性;稀土元素分解了部分铅的作用,可有效阻碍铅颗粒的聚集成团,从而对提高合金的疲劳寿命和韧性起到重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溪骏达特种铜材有限公司,未经贵溪骏达特种铜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52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