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4373.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8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郑战光;李海洋;黄龙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7/252 | 分类号: | B65G47/25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生产线 自动 翻转 设备 | ||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表面的通槽中设有皮带输送装置,工作台表面通槽的两侧对称设有轴承安装座,轴承安装座之间转动设有转动锟,转动锟的表面焊接有扒进叶片,转动锟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和设在轴承安装座前端的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轴承安装座的右侧焊接有置物板,置物板靠近转动锟的一端开设有翻转通道,置物板内设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包括旋转台,旋转台和固定在置物板内侧面的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在生产线上设置该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便于对物体进行自动翻转,减少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体被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来进行生产,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较高,但是现今物体在生产工程中大都需要进行九十度的翻转,来对物体不同的端面进行加工,但是现今的自动化生产线大都没有自动翻转的功能,导致自动生产中必须依靠人力进行翻转之后再次对物体加工,这样不仅增加了劳动力的劳动强度,而且造成了自动生产线的中断,使得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其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周期性翻转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表面的通槽中设有皮带输送装置,所述工作台表面通槽的两侧对称设有轴承安装座,所述轴承安装座之间转动设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表面焊接有扒进叶片,且所述转动辊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和设在轴承安装座前端的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座的右侧焊接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靠近转动辊的一端开设有翻转通道,所述置物板内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旋转台,所述旋转台和固定在置物板内侧面的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台的顶端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活动穿插有套杆,所述套杆靠近转动辊的末端设有吸盘,且所述吸盘位于翻转通道的上方,所述套杆靠近吸盘的一端侧面和第一连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和第四电机的转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和第二连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和第三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和第四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下端和第三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均设在置物板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和第三连杆的下端均和滑套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滑套滑动套接在滑杆的表面,所述滑杆沿传送带延伸方向固定在置物板的内腔,所述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均电连接设在工作台前端面的PLC控制器。
所述皮带输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在工作台表面的通槽中的转动轴,两个转动轴通过传送带连接,其中一个转动轴通过联轴器和工作台前端的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PLC控制器。
所述轴承安装座的左端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等距离间隔设置有底锥板,所述底锥板倾斜设置,且底锥板的倾斜下端位于传送带上端,所述底锥板的倾斜上端和置物板连接。
所述置物板内的翻转装置设有两个,且两个翻转装置对称设在置物板的前后两端。
所述转动辊的表面焊接有两个扒进叶片,两个扒进叶片位于同一平面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利用传送带进行传送,实现了物体生产输送的自动化,物体输送的时候经过底锥板扒进叶片扒进到置物板,此时,翻转装置利用滑杆套筒和曲柄连杆的结构,进行周期性的运作,并且带动套杆上的吸盘围绕旋转台旋转,以此完成对物体九十度的翻转,翻转之后吸盘松开,物体经过翻转通道释放到传送带上,生产线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在生产线设置该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便于对物体进行自动翻转,减少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翻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4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