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3431.4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谭勇华;于淼;莫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5/40 | 分类号: | E02D5/40;E02D17/18;E02D27/16;E02D27/52;E02B17/00;A01G9/029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冯年群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岛礁 人工生态 基桩 驻留 构建 施工 鸟类 等间距设置 填充混凝土 辅支撑体 上部空间 生态植物 主支撑体 可循环 珊瑚砂 预钻孔 种植区 主支撑 建设 坝区 搭设 围坝 预埋 体内 重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选取拟建设人工岛礁的礁盘,所述礁盘的面积不小于50㎡,基于所述礁盘的人工生态岛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设置基桩;(1)预钻孔;(2)预埋主支撑体;(3)往步骤(2)的主支撑体内填充混凝土填料;(4)重复步骤(1)至(3),在所述礁盘上,以2‑3米的间距,等间距设置若干基桩;第二步,围坝;第三步,填坝;第四步,在坝区的上部空间,依托各基桩,通过搭设若干辅支撑体,构建供人类及鸟类驻留的设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珊瑚砂为主料,建设人工岛礁,原料来源广泛,易于实施,通过立体构建生态植物种植区和人及鸟类驻留设施,实现人工岛礁的绿色可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海洋大国,18000公里长海岸线曲折蜿蜒,6500多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油气、生物和矿产等资源品种多样且储量巨大。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海洋资源开发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的海洋岛礁工程建设正面临繁重的任务。民用及军用码头、海上机场、海上风力发电站、海上灯塔及雷达站、岛礁边防工事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岛礁上没有碎石、河砂等常规的建筑材料,施工用淡水也非常匮乏,有时不得不千里迢迢从内陆用船舶运输,这样 不仅费用高昂,且易受风浪等自然条件限制,工期难以保证。因此,在岛礁上就地取材,利用珊瑚礁、砂和被台风海浪冲刷堆积的珊瑚礁、砂代替碎石、河砂,用海水代替淡水,配制海水拌养珊瑚礁、砂混凝土修补工程有重要现实意义。
珊瑚礁与珊瑚砂为珊瑚虫死后的产物,其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矿物成分则为文石或高镁方解石,堆积密度约900 kg/m3,表观密度约1800 kg/m3。珊瑚礁与珊瑚砂中的孔隙包括颗粒间的外孔隙与颗粒本身的内孔隙,孔隙率接近50%。相对其他建筑材料而言,珊瑚礁与珊瑚砂质轻、多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选取拟建设人工岛礁的礁盘,所述礁盘的面积不小于50㎡,基于所述礁盘的人工生态岛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置基桩;
(1)预钻孔:落潮后的停潮时段,于岛礁规划的位置钻孔,孔深0.8-1.2m,孔径1.5-2.5m;
(2)预埋主支撑体:所述主支撑体包括壳体和骨架,壳体为内外壁涂有防腐涂料及底端封闭的金属圆筒,骨架固定设于壳体内,主支撑体外径与钻孔孔径适配,主支撑体预埋于步骤(1)的钻孔内;支撑件与礁盘表面接触部位采用混凝土浇筑进而加固,避免主支撑体位移,主支撑体的高度3-5m;
(3)往步骤(2)的主支撑体内填充混凝土填料,
所述步骤(2)和(3)的混凝土均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加工而成:经由不饱和树脂和有机膨润土混合浆料浸润改性的珊瑚砂200-300份,水泥100-150份,磁性有序介孔炭30-50份,无机抗菌剂10-20份,海水120-200份,先将配方量的磁性有序介孔炭、无机抗菌剂和海水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到配方量的珊瑚砂和水泥中,混合均匀,获得混凝土;
(4)重复步骤(1)至(3),在所述礁盘上,以2-3米的间距,等间距设置若干基桩;
第二步, 围坝;
落潮后的停潮时段,若干基桩之间,用事先预制的钢筋混泥土板通过螺栓、铁丝和水泥连接紧固,形成若干坝区,各坝区构成立体的围坝,最外侧坝区的高度不低于2m;
第三步,填坝,
(1)各坝区填充礁土和海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3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