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3205.6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泰;杨毅;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机构 钢板 融合器 球型 融合 固定器 半切 微动 钢板连接 球形末端 应力集中 应力遮挡 螺钉 固定端 固接 适配 凸耳 植骨 断裂 开口 器械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半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包括融合器本体、钢板和连接机构,所述融合器本体通过连接机构与钢板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一端与钢板固接,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为球型末端,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固定端有与球形末端适配的凹槽,所述球型末端活动装在凹槽中,所述凹槽朝向钢板一侧的开口直径小于球型末端的直径。本发明钢板与融合器本体微动设计,配合钢板与凸耳之间的微动设计避免了应力集中和应力遮挡,减少了螺钉断裂和植骨不融合风险,提高了融合率和器械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融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半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
背景技术
颈2/3前路手术因为下颌骨的遮挡,暴露困难,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大,因为角度的问题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植钉非常困难,而采用钢板固定植钉难度也大,且因为颈2/3椎体前方食道和咽后壁张力高,对食道刺激大,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增高,术后长期摩擦压迫,食道穿孔风险也高;同理,颈胸区手术也存在类似难题。
专利文件CN 104546095A公开的融合器,可以解决植钉困难的问题,但其调整好后融合器本体与钢板为固定连接,在活动过程中螺钉易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半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不仅可以防止融合器本体移位,还能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螺钉断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半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包括融合器本体、钢板和连接机构,所述融合器本体通过连接机构与钢板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一端与钢板固接,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为球型末端,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固定端有与球形末端适配的凹槽,所述球型末端活动装在凹槽中,所述凹槽朝向钢板一侧的开口直径小于球型末端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上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有第一螺钉孔,所述钢板上有第二螺钉孔,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第一螺钉孔与第二螺钉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本体上有上下贯通的融合孔,所述凹槽与融合孔连通,所述凹槽朝向融合孔一侧的开口直径大于球型末端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钉孔为垂直孔,所述第二螺钉孔为倾斜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钉孔与第二螺钉孔各有两个,所述凸耳位于两个第二螺钉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有2个,2个连接机构位于两个第二螺钉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凸耳与钢板摆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耳的摆动角度为-5°~5°。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材质为peek。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顶面和底面有防滑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融合器本体与钢板连接后仍然可以轻度活动,不仅可以防止融合器本体移位,还能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螺钉断裂。
2.颈2/3和颈胸交界区手术因为暴露困难(下颌骨、锁骨、胸骨的遮挡),操作空间小,无论是传统钢板还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都存在植钉困难,传统钢板凸起于椎体表面损伤刺激食道,吞咽困难和食道穿孔的风险较高,本发明创造性的半切迹设计既方便螺钉植入又减少了食道损伤刺激和穿孔的风险;
3.凸耳方便了螺钉植入,避免了下颌骨和胸骨的遮挡,斜向螺钉在外,稍微向侧方倾斜,增加了把持力和稳定性;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暴露难度,减少了手术对软组织的牵拉,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医师的学习曲线和缩短了手术时间;
4.本发明钢板与融合器本体微动设计,配合钢板与凸耳之间的微动设计避免了应力集中和应力遮挡,减少了螺钉断裂和植骨不融合风险,提高了融合率和器械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3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