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夹心纤维制品夹心导向拉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81190.X | 申请日: | 2016-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生;涂丽艳;祝颖丹;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徐敏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夹心 纤维制品 导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夹心纤维制品夹心导向拉挤装置,包括拉挤模具和预成型模块,所述拉挤模具包括成型模腔和模芯,所述成型模腔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模芯穿过整个成型模腔,所述预成型模块包括:预成型阳模,由所述模芯延长至进料端外部形成;预成型环,安装在所述预成型阳模上且在预成型阳模上可沿进料方向移动;预成型模腔,由所述预成型环的内侧和所述预成型阳模之间的间隙形成;还包括:托持引导模块,将上纤维层、夹心和下纤维层导入所述预成型模腔内;连接定位模块,连接和定位所述托持引导模块和预成型模块;本发明装置可以提高纤维制品表面光洁度,增强层间剪切强度和表面韧性,且适合结构复杂的异形纤维制品的自动连续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拉挤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形夹心纤维制品夹心导向拉挤装置。
背景技术
拉挤成形工艺是一种制取复合材料制品的复合材料成型技术,是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中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工艺,特别适用于中等批量以上的民用和军用产品的制造,但拉挤成型工艺过程中常出现制品表面出现起泡、开裂,气泡或气孔、纤维纱走偏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拉挤成型装置,通过设置预成型模板来提高生产质量,例如申请公布号CN 102198730 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工艺及其成型装置,该装置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放纱装置、浸胶槽、放毡装置、预成型模板、模具、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其特点为:在浸胶槽与预成型模板之间还加设有被动双辊和烘干装置;利用其装置实现的拉挤工艺包括浸胶步骤、预成型模板导向步骤、模具固化成型步骤;其特点为:在浸胶步骤和预成型模板导向步骤之间设有被动双辊挤压步骤和烘干步骤;经过浸胶后的纱与放毡装置放出的毡同入被动双辊中挤压,纱上的胶液重新分布,并对毡浸胶;由被动双辊出,再入烘干装置烘干,最后入模具固化成型。
又例如申请公布号CN 104309134 A的专利文献铁路棚车内墙板生产方法和连续生产装置,通过采用连续的浸胶、预成型和加热定型的方式进行连续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采用拉挤的方式进行生产,能够保证其表面质量和尺寸稳定性;将纱架、导纱板、胶槽、玻纤毡导向装置、预成型板、成型模具、牵引装置以及切割装置按照顺序依次对接,经过浸胶的玻纤与两层玻纤毡在模具内挤压成型,并加热固化成型,由牵引装置作为动力在前端牵引成型板材,自动化程度和原材料利用率较高,生产效率显著,制品性能优异,尺寸、质量稳定,制品表面平滑美观、形状的可设计性非常强,环境污染小,基于拉挤成型工艺的独特性能,拉挤成型复合材料产品可以取代金属、塑料、木材、陶瓷等制品。
但是上述的拉挤成型装置在纤维的拉挤过程中容易出现纤维含量低、纤维排布不均、纤维及表面毡过度挤压变形等情况,故不能很好的解决拉挤成型工艺中制品的缺陷问题,而且拉挤成型装置中的托持和走线不好,又导致自动化、连续化程度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夹心纤维制品夹心导向拉挤装置,增强维制品层间剪切强度和表面韧性,不仅避免常见的表面出现起泡、开裂,气泡或气孔、纤维纱走偏等问题,而且适合结构复杂的异形纤维制品的自动连续化生产,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业需求。
一种异形夹心纤维制品夹心导向拉挤装置,包括拉挤模具和预成型模块,所述拉挤模具包括成型模腔和模芯,所述成型模腔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模芯穿过整个成型模腔,所述预成型模块包括:
预成型阳模,由所述模芯延长至进料端外部形成,尺寸略小于所述的模芯;
预成型环,安装在所述预成型阳模上且在预成型阳模上可沿进料方向移动,尺寸略大于所述的成型模腔;
预成型模腔,由所述预成型环的内侧和所述预成型阳模之间的间隙形成;预成型环的内侧尺寸略大于成型模腔,预成型阳模尺寸略小于模芯。
所述异形夹心纤维制品夹心导向拉挤装置还包括:
托持引导模块,将上纤维层、夹心和下纤维层导入所述预成型模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1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基站燃料电池
- 下一篇:一种玻璃纤维复合型材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