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牙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080235.1 申请日: 2016-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6726622A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发明(设计)人: 李苏扬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经纬技术创新咨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6/083 分类号: A61K6/083;A61K6/097;A61K6/02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地址: 210005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补牙 复合 树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补牙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牙齿是人类咀嚼食物的器官。牙齿是人类身体最坚硬的器官。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质地坚硬。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人类语言发音与口中前排上下的牙齿密切相关。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又分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等。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钙:即碱式磷酸钙,人体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治疗龋齿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充填,即将龋坏组织去除干净,作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充填材料填充,并恢复牙齿缺损的外形。其中浅龋充填效果最好,中龋和深龋的治疗,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有时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层护髓剂再填充。有时深龋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牙髓就暴露了,就需要先采取牙髓治疗,然后才能填充。

补牙复合树脂的问世,是牙科材料史上的一次突破。补牙复合树脂的最大特点是色泽美观,与自然牙齿色泽协调,化学稳定性好,不溶于唾液且品种多样,有补前牙的复合树脂、后牙的复合树脂,前、后牙通用的复合树脂。修复后的牙齿完全能以假乱真,连专业牙医不经过仔细辨认也难以确定其真假。它一诞生,就被牙医和患者接受。但是由于补牙复合树脂聚合过程中出现体积收缩,患者继发性龋齿的发病率较高,且高分子树脂的耐磨能力和力学强度有限,因此极大的限制了补牙复合树脂材料的使用寿命。随着人们对牙科材料认识加深,发展一种高耐磨、力学强度大、体积收缩率小的新型补牙复合树脂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易加工成型又满足强度要求的补牙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补牙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称取下述重量份各原料:丙烯酸树脂30-50份、羟基磷灰石6-13份、甲壳素6-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5份、聚丙烯酸钠3-6份、无机填料12-15份、银源化合物6-13份、氨基葡聚糖2-5份、丝束蛋白4-8份、稳定剂3-6份、抗氧剂2-4份、双蒸水20-30份,将除双蒸水、稳定剂、抗氧剂和银源化合物以外的各个原料都研磨成粒径为500-100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得到粉末混合物;再将稳定剂、抗氧剂和银源化合物溶于双蒸水中,磁力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溶液;然后将粉末混合物加至溶液中,在温度为40-50℃、转速为350~550转/分钟条件下搅拌,搅拌至混合物为均匀膏体状时即可制得补牙复合树脂。

所述无机填料为陶瓷粉。

所述银源化合物为硝酸银。

所述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

所述稳定剂是对甲氧基酚。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方案制备的补牙复合树脂生物相容性好、耐磨性好,使用简便,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安全无健康隐患;其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易操作,产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补牙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称取下述重量份各原料:丙烯酸树脂30份、羟基磷灰石6份、甲壳素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聚丙烯酸钠3份、无机填料12份、银源化合物6份、氨基葡聚糖2份、丝束蛋白4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2份、双蒸水20份,将除双蒸水、稳定剂、抗氧剂和银源化合物以外的各个原料都研磨成粒径为500-100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得到粉末混合物;再将稳定剂、抗氧剂和银源化合物溶于双蒸水中,磁力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溶液;然后将粉末混合物加至溶液中,在温度为35℃、转速为350转/分钟条件下搅拌,搅拌至混合物为均匀膏体状时即可制得补牙复合树脂。 其中无机填料为陶瓷粉。 银源化合物为硝酸银。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稳定剂是对甲氧基酚。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经纬技术创新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经纬技术创新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0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