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080017.8 | 申请日: | 2016-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胡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50/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 地址: | 4387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 行为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辅助驾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驾驶行为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驾驶行为分析及驾驶辅助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在以图像识别为基础的系统,如疲劳驾驶警示系统,360度全景环视系统等;另一类是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或CAN总线等方式获取车辆数据为基础的系统。基于车载传感器的数据计算模型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就属于第二类。
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研究比较广泛的一个课题,是交通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前沿领域。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车联网数据的不良驾驶行为的识别和预警,以及驾驶行为的经济性研究。例如:专利文献201220002851.6公开了一种驾驶员驾驶经济性评价系统,该文献是通过获取的油耗值的信息,利用MAP图等计算出最经济的瞬时油耗值,并与实际瞬时油耗值进行比较得到驾驶行为的经济性等级,并且反算出表征最经济驾驶行为的建议信息。但是,目前缺乏针对驾驶行为本身的评价方法。现有技术中,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驾驶行为分析及驾驶辅助系统,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167041A公开的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车辆行驶状态的判定方法,该判定方法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原始数据,通过对三个轴向的加速度的分析和处理,进而判定车辆的行驶状态,从而了解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驾驶状态,有助于车辆管理者规范驾驶行为,预防危险驾驶行为,确保行车安全。但是,这种方法仅仅只对与加速度传感器有关的不规范或不良好的驾驶行为进行了分析,它不能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与评估。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的角度多在统计意义上,从行为科学本身来分析交通中的行为规律,探讨如何实现行为控制的研究还为数不多。
本发明实例通过车载终端采集车辆原始数据,以无线网络为媒介上传到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中,通过对数据的抽取分析、模糊聚类算法进行数据交互计算,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驾驶员驾驶行为指标,通过危险驾驶评价模型和节能驾驶评价模型,依据模型计算出驾驶行为危险驾驶等级和节能驾驶等级,根据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及时警示或指导驾驶员调整自己的驾驶行为,达到节能高效和安全驾驶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基于车辆行驶监测数据,利用模糊聚类算法,统计得到驾驶行为指标信息;步骤2,基于所述驾驶行为指标信息,利用危险驾驶行为评定标准,获得危险驾驶评定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基于车辆行驶监测数据,利用模糊聚类算法,统计得到驾驶行为指标信息;
步骤2,基于所述驾驶行为指标信息,利用节能驾驶行为评定标准,获得节能驾驶评定信息。
本申请提出了两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针对目前驾驶行为分析技术中获取车辆数据困难,车辆数据不全面,车辆故障,驾驶行为分析模型建立不科学,无安全驾驶警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基于车载传感器的数据计算模型驾驶行为分析方法,极大程度上提高驾驶行为的精准性,提供安全警示功能,有效规范驾驶员行为,促使驾驶员安全驾驶、经济驾驶、环保驾驶,提高驾驶行为分析及驾驶辅助的先进性。及时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为运输企业降本增效、安全运输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方法具体实施例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方法具体实施例另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中,给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基于车辆行驶监测数据,利用模糊聚类算法,统计得到驾驶行为指标信息;步骤2,基于所述驾驶行为指标信息,利用危险驾驶行为评定标准,获得危险驾驶评定信息。
在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所述车辆行驶监测数据:通过车载传感器和/或CAN总线采集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00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