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循环通风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8914.5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4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何俊雄;唐顺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筑巢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400 重庆市万州区重庆市南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循环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循环通风器,主要涉及通风亲器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通风器作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动力通风器仅仅是作为空气交换的工具,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变化无常,有的时候室外比室内的空气质量好,有的时候室内比室外的空气质量好,但是现有的通风器只能满足在一种状态下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的双循环通风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分别设置在框架组件中的通道转换机构、过滤机构和控制机构,通道转换机构包括圆筒腔室,该腔室的侧壁设有两个进气孔,两个进气孔位于圆筒截面的不同扇形区域,该两个进气孔分别连通室内和室外,圆筒腔室的一端面设有出气孔,该出气孔通过风道连通室内,在风道上设有过滤机构,圆筒腔室内转动配合有电机带动的圆筒转换器,该圆筒转换器的侧壁设有换气孔,圆筒转换器的端面与圆筒腔室的出气孔对应设有排气孔,过滤机构包括与风道连通的风扇和设置在风道内的过滤件,控制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传感器、显示器和控制面板。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采用本方案进行工作的时候,倘若进行室外与室内的空气交换,则在控制面板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启动圆筒转换器的电机,旋转圆筒转换器,将圆筒转换器的排气孔与连通室外的进气孔重合,由于连通室外和室内的进气孔位于圆筒截面的不同扇形区域,连通室内的进气孔被圆筒转换器的侧壁阻挡,因此此时室外和室内的空气通过风道可以保持畅通,空气可以室内与室外的交换,交换的过程中空气会经过过滤机构进行过滤,完成过滤之后的空气进入室内,避免室外的空气对室内造成污染。
当电机启动将圆筒转换器上的排气孔与连通室内的进气孔重合的时候,此时连通室外的进气孔阻挡,此时室内的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风道,空气经过过滤机构进行净化后重新进入室内,进而实现自我净化,空气完成内循环。
进一步,过滤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框架组件下部的串联风道,风扇和过滤件形成一个独立的过滤模块,在串联风道上嵌装有若干个过滤模块,通道转换机构和过滤机构之间设有过渡室,根据需要添加若干个过滤模块,以此改变空气过滤的力度,空气经过通道转换机构进入过渡室,然后通过串联风道进入个独立的过滤模块,提高装置过滤模块的替换性。
进一步,过滤件包括设置在风道上的抽插孔和装配在抽插孔内的过滤块,因此过滤块是易耗品,当其过滤损耗后要进行更换,采用抽插式过滤,便于过滤块的更换难度,普通人也一样可以进行更换。
进一步,过滤块内包括HEPA层和活性炭层,HEPA即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滤器,该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滤器吸收化学烟雾、细菌、尘埃微粒及花粉,经空气净化器过滤后,空气中就没有这些污染物,活性炭对于苯,甲醛,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具有高效能吸附能力,可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及有害恶臭物质,进而达到降低污染、净化空气的目的。
进一步,控制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框架组件内的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发生器可以杀灭室内的细菌,进一步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其中,1-圆筒腔室,101-室内进风孔,102-室外进风口,2-过滤模块,201-过滤块,202-离心风扇,301-串联风道,302-过渡室,4-传感器,5-控制面板,6-圆筒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分别设置在框架组件中的通道转换机构、过滤机构和控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筑巢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筑巢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8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启式排风口
- 下一篇:微生物固体发酵培养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