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078757.8 | 申请日: | 2016-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紫东;彭沛;田仲政;任黎明;傅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50/20 | 分类号: | H02J50/20;H02J50/70;H02J7/32;H01L35/28;H01L35/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0 | 代理人: | 贾晓玲 |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热电 效应 无线 充电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热电发电效应的无线充电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根据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容量选择热电材料;
2)在热电材料中产生热电电动势的两端制备电极并引出两根导线;
3)根据待充电设备的体积要求选择吸波材料,并将吸波材料紧贴在热电材料一端的电极表面;
4)将步骤1)~3)中所述的材料封装和固定并将从热电材料两端引出的导线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相连;
5)发射与吸波材料吸收波段一致的电磁波,待充电设备接收到电磁波后将产生热电电动势,为电池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热电材料指具有热电效应的所有材料,具体包括硅、锗、硅锗合金;或硒、碲合金;或铋、锑、铅合金;或非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金属硅化物、方钴矿型化合物、Zn4Sb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热电材料的厚度在5nm~5mm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待充电设备指一切需要使用电池供电的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两个电极分别与两个端面重合,或只分别覆盖两个端面的一部分,或分别延伸出两个端面并包裹与水平方向平行的其他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两个电极的尺寸和在两个端面上的相对位置相同或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电极的制作方法是电子束蒸发、热蒸发、溅射、离子镀、三维立体打印或金属喷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吸波材料指吸收电磁波的所有材料,包括橡胶、泡沫及其它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或其粉末、铁氧体、陶瓷、III-V族化合物材料、或碳基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吸波材料的厚度在1nm~10mm的范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电磁波指波长为0.3mm~3000m的无线电波。
11.一种基于热电发电效应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衬底上设有热电材料层,在该热电材料的产生热电电动势的两端制备电极并引出两根导线;且上述热电材料的一端覆盖有吸波材料层,上述所有材料封装后固定在—壳体内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热电发电效应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为表面有凸起的薄膜或表面平整的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87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报警器
- 下一篇:室内防盗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