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7730.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3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许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G01S13/9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网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网络,方法包括:检测至少一个地面站发射的特征序列;如果成功检测出至少一组来自第二地面站的特征序列,则确定已经建立起第一地面站到第二地面站的大气波导信道;启动超视距数据传输,通过所述大气波导信道将数据传输给大气波导信道对端的第二地面站。在已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在出现大气波导现象的时候,利用大气波导信道超视距远距离传播数据到另一个地面站,降低了通信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播技术,特别是指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网络。
背景技术
无线信号传播与地形、气候因素相关;在特定地区的特定时间段,由于大气波导现象,会造成无线信号的超视距传输。
大气表面波导形成的条件包括:在晴朗无风的天气中,海面夜间辐射降温,形成一个近地层的辐射逆温层;干暖气团从陆地平移到湿冷的海面上空时,形成近地层大气温度上冷下暖,湿度下湿上干的状况;雨后造成近地层下层大气又冷又湿的情况。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发展,人们需要对远距离超视距传输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以较低成本来实现超视距传播大量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网络,在已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在出现大气波导现象的时候,可以利用大气波导信道超视距传输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地面站,方法包括:检测至少一个地面站发射的特征序列;如果成功检测出至少一组来自第二地面站的特征序列,则确定已经建立起第一地面站到第二地面站的大气波导信道;启动超视距数据传输,通过所述大气波导信道将数据传输给大气波导信道对端的第二地面站。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如果没有成功检测出至少一组来自第二地面站的特征序列,则启动第一地面站现有的数据传输功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特征序列中包含:第二地面站的唯一编码,特征序列的发射功率,以及发射特征序列的时间戳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成功检测出至少一组来自第二地面站的特征序列包括:
检测到特征序列的接收功率,且所述特征序列的发射功率与特征序列的接收功率的差值小于预定门限,使能对应的大气波导信道标识,所述大气波导信道标识处于使能状态表明通过大气波导信道传输数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检测到特征序列的接收功率,且所述特征序列的发射功率与特征序列的接收功率的差值大于预定门限,则表明所述大气波导信道已经断开,对应的大气波导信道标识失效,启动现有数据传输功能。
一种通信地面站,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至少一个地面站发射的特征序列;
大气波导信道判断单元,用于如果成功检测出至少一组来自第二地面站的特征序列,则确定已经建立起第一地面站到第二地面站的大气波导信道;
收发信机单元,用于启动超视距数据传输,通过所述大气波导信道将数据传输给大气波导信道对端的第二地面站。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信地面站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如果没有成功检测出至少一组来自第二地面站的特征序列,则启动第一地面站现有的数据传输功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大气波导信道判断单元包括:
特征序列功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特征序列的接收功率,且特征序列的发射功率与特征序列的接收功率的差值小于预定门限,使能对应的大气波导信道标识,所述大气波导信道标识处于使能状态表明通过大气波导信道传输数据;特征序列中包含:第二地面站的唯一编码,特征序列的发射功率,以及发射特征序列的时间戳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7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