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CAN总线信号的抗共模噪声干扰能力的电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7513.8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3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庆;李德隆;刘大勇;郭海亮;郭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B15/00;H02H3/06;H02H3/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巨智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电路系统 供电电源 共模噪声 电源地 并接 串接 正向 电源 强电磁干扰环境 正极 自恢复保险 共模电感 滤波电容 稳压器件 抗干扰 有效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CAN总线信号的抗共模噪声干扰能力的电路系统,包括CAN总线收发器电路,所述CAN总线收发器电路的电源正接入供电电源的正极,电源地接入供电电源的地,在电源正和电源地之间并接滤波电容;CAN总线收发器电路的CANH引脚和CANL引脚正向串接共模电感,且CANH引脚和CANL引脚之间并接双向稳压器件,CANH引脚和CANL引脚正向串接自恢复保险。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CAN总线通信抗干扰的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总线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增强CAN总线信号的抗共模噪声干扰能力的电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国内水下机器人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展,要求水下机器人功能越来越多,水下机器人携带设备节点也就随之增多。水下试验环境的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水下机器人各个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高,稳定性要强。
目前差分总线通信领域主要包括CAN、RS485等,由于差分信号的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信道节点多、实时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CAN已经成为ISO的串行通信协议标准,CAN总线通信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诸多优点,使其基本满足了当前水下机器人通信总线数据传输的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总线通信中,它可以将主机与多台从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等连接起来,通过CAN总线传输数据命令,读取状态信息,以执行相应操作。CAN收发器将CAN控制器输出的逻辑信号转化为可用于通信的差分信号,传输总线报文信息,也可以读取总线报文信息,再转化为逻辑信号回传CAN控制器。在现代控制系统中,伴随着功率元器件设备的增多,交变设备或电机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信号,例如脉冲信号、浪涌电流、电磁辐射等,这些干扰信号通过电路回路串扰到通信总线回路中,若系统中某单一设备CAN节点电路设计不当,比如电源地处理不当,信号隔离能力差及总线屏蔽能力出现问题等等,都会影响到整个CAN总线通信网络,严重时,甚至造成整个通信网络的运行不畅,数据丢失或传输错误等。
如图4所示的共模噪声干扰下的CAN仿真波形图。CAN波形上噪声干扰比较严重,尤其在低电平上出现了有规律的毛刺尖峰,有些毛刺尖峰峰值较高时,会严重影响到系统总线上设备之间的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挂接到总线上的某些设备出现了通信报错或丢包现象,通过测量,对比噪声频谱,发现与电机驱动设备有关,为总线设备之间的共模噪声干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CAN总线通信电路,提高其通信稳定性、抗电磁干扰能力,并在水下机器人多CAN节点通信网络处于强电磁环境中得到了验证。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强CAN总线信号的抗共模噪声干扰能力的电路系统,包括CAN总线收发器电路,
所述CAN总线收发器电路的电源正接入供电电源的正极,电源地接入供电电源的地,在电源正和电源地之间并接滤波电容;CAN总线收发器电路的CANH引脚和CANL引脚正向串接共模电感,且CANH引脚和CANL引脚之间并接双向稳压器件,CANH引脚和CANL引脚正向串接自恢复保险。
所述滤波电容为陶瓷滤波电容,用于滤除供电线路上噪声干扰。
所述共模电感为WE系列总线专用共模电感,用于滤除总线上的共模噪声。
所述双向稳压器件用于抑制CANH引脚和CANL引脚之间的差分电压,提高总线差分信号的识别电压门限。
所述自恢复保险用于对CAN总线收发器电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发明通过与CAN总线收发器连接的共模电感和双向稳压器件,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75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