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6585.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屋铺大三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10/0525;H01M10/0566;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间隔 及其 应用 | ||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是以聚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的多孔膜,对上述多孔膜照射75小时255W/m2的紫外线后的上述多孔膜的表面的白色指数与照射上述紫外线之前的上述多孔膜的表面的白色指数的差值为2.5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及其应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使用了该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层叠间隔件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而被广泛用作个人电脑、移动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等所使用的电池,并且最近作为车载用电池进行了开发。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中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以下,有时简称为“间隔件”),以往使用的是以聚烯烃为主成分的微多孔膜(专利文献1)。
该微多孔膜在其内部具有连结的细孔、借助连结的细孔能够使包含离子的液体从一个面透过至另一个面,适合作为在正极-负极间进行离子交换的电池用间隔件构件。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普及,要求更长寿命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3-105120号公报(2003年4月9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对于包括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具备间隔件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在内的以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而言,从应对长寿命化的要求的观点出发,存在长期特性(循环特性)还称不上充分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反复进行多次充放电后也维持高放电容量维持率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循环特性且能够充分应对长寿命化的要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当在规定的条件下对间隔件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射前后的间隔件的白色指数(以下,有时称作WI)的变化量与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具有相关关系。而且发现在上述变化量为规定值以下时,可以提供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以至完成本发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的特征在于,是以聚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的多孔膜,以下述式(1)定义的ΔWI的值为2.5以下。
ΔWI=WI1-WI0···式(1)
在此,WI为美国标准试验方法(American Standards Test Methods)的E313中规定的白色指数,
WI0为在对上述多孔膜照射255W/m2的紫外线之前利用分光测色计测定得到的上述多孔膜的表面的WI,
WI1为在对上述多孔膜照射75小时255W/m2的紫外线后利用分光测色计测定得到的上述多孔膜的表面的WI。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层叠间隔件优选具备上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和多孔层。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构件的特征在于,依次配置正极、上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或上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层叠间隔件、和负极而成。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间隔件或上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层叠间隔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6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心输出量的监测
- 下一篇:具有改进性质的Al‑Mg‑Si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