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与保护套管湿热环境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5661.6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4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冬梅;曲亚楠;刘晓敏;刘秀雯;杨吉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保护 套管 湿热 环境 耐久 性能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与保护套管湿热环境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截取20‑30mm长的电缆,用保护套管包裹电缆,制成试样;(2)高压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试样放在高于水面的网格上,控制容器内温度为95‑125℃,容器内压力为0.10‑0.20MPa;(3)试样在高压容器中高温高压维持40‑60小时后取出测试。该方法能够测试出电缆和护套管湿热环境下产生的化学反应,检验出电缆和护套管的匹配稳定性,并且便捷高效,操作员不需要专业知识或特别培训亦可操作,仪器设备价廉易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与保护套管湿热环境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湿热老化检测适用于可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的产品,热带地区全年、中纬度地区一年有长短不等的季节就是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试验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对温暖潮湿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塑性材料、多孔性材料或成品等而言,各种不同材料对温度与湿气有不同形态之物理反应,温度所产生效应多为塑性变形或产品过温或低温启动不良等等,多孔性材料在湿度环境下会因毛细孔效应而出现表面湿气吸附,渗入、凝结等情形,在低湿环境中会因静电荷累积效应诱发产品出现失效。常见湿度效应有:物理强度的丧失、化学性能的改变、绝缘材料性能的退化、电性短路、金属材料氧化腐蚀、塑性的丧失、加速化学反应、电子组件的退化等现象。湿热试验主要用于仪器仪表材料、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摩配件、化工涂料、航空航天产品及其他相关产品零部件在高低温湿热的环境下贮存、运输、使用时对温暖潮湿的环境的适应能力。
湿热老化试验是一种人工模拟环境试验,使用湿热试验设备产生湿热气氛模拟产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湿热环境,以考核产品的耐候性。人工加速湿热老化一般采用恒温恒湿试验法和交变温湿度循环试验法。湿热老化试验除了人工模拟湿热环境外还具有加速作用,可大大缩短试验时间,且具有与现场暴露试验相似的试验结果。
我国湿热老化实验方法有材料暴露于潮湿的热空气环境中,经受湿热作用后会发生性能变化,通过测定在规定环境条件下暴露前后的一些性能或外观变化,评价材料的耐湿热性能。
电缆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要跟保护套管配合使用。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湿热条件下,经常会发生腐蚀,表面产生斑点,造成短路等事故,产生腐蚀的部分原因是: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网管中的阻燃剂助剂析出,粘附在电缆表面,水溶、水解生成酸(根)。电缆中填充有大量的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氢氧化镁/铝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稀酸,在磷酸根等的催化下,保护套管吸附的水可将氢氧化镁/铝从电缆中溶出,反应生成白色的磷酸盐,从而腐蚀电缆。
现有的电缆湿热环境测试标准EN60068-2-78,测试条件为温度90℃,湿度85%,测试时间为1000小时,但是该标准测试时间长,且主要目的是比较试验前后抗拉强度变化率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率,并且由于测试条件比较温和,不能模拟测试出电缆和护套管湿热环境下产生的化学反应,检验不出电缆和护套管的匹配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与护套湿热环境耐久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测试出电缆和护套管湿热环境下产生的化学反应,检验出电缆和护套管的匹配稳定性,并且便捷高效,操作员不需要专业知识或特别培训亦可操作,仪器设备价廉易得。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评价电缆与护套湿热环境耐久性能的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与护套湿热环境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截取20-30mm长的电缆,用保护套管包裹电缆,制成试样,使二者紧密接触;
(2)高压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试样放在高于水面的网格上,控制容器内温度为95-125℃,容器内压力为0.10-0.2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5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擦窗器
- 下一篇:粘度指数改进剂浓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