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下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剪切性能的测试及改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2334.5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0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吕卫帮;马奇利;蒋瑾;张翠霞;曲抒旋;巩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切性能 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树脂复合材料 测试 多孔纤维 树脂固化 树脂溶液 树脂包 浸润 纤维 应用 | ||
1.一种高温下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剪切性能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以树脂溶液充分浸润选定纤维,之后干燥,获得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以及,以树脂包覆所述纤维/树脂复合材料,之后使所述树脂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树脂及对应的固化剂溶于稀释剂形成树脂溶液,
将所述选定纤维于所述树脂溶液内充分浸泡,之后取出、干燥,获得所述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与稀释剂的质量比为1:0~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0s~1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选定纤维于所述树脂溶液内充分浸泡后取出,并置于空气中晾干,获得所述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树脂与固化剂的混合物包覆所述纤维/树脂复合材料,之后通过加热和/或光照使所述树脂与固化剂的混合物固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定纤维被包埋于所述树脂和相应固化剂形成的固化物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纤维包括一维纳米材料组装形成的纤维、二维纳米材料组装形成的纤维或者一维纳米材料与二维纳米材料复合组装形成的纤维;优选的,所述选定纤维包括碳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纤维、氮化硼纤维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优选的,所述选定纤维包括碳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纤维、氮化硼纤维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多孔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纤维为碳纳米管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剂包括丙酮或二甲基甲酰胺。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包括环氧树脂,所述的固化剂包括环氧树脂固化剂。
12.一种高温下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剪切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界面剪切特性评价装置,包括界面剪切特性测试机构和温度控制机构;
将待测试的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置入所述界面剪切特性测试机构的测试工位,
以温度控制机构将所述测试工位处的温度调节至设定值,
以所述界面剪切特性测试机构对待测试的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性能进行测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包括加热元件和与加热元件配合的测温元件;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能够向所述测试工位处输送热风的机构。
14.一种测试高温下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剪切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界面剪切特性测试机构,至少用以对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性能进行测试;
温度控制机构,至少用以对所述界面剪切特性测试机构内的测试工位处的温度进行调节;
在进行界面剪切特性测试时,待测试的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被固定于所述测试工位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包括加热元件和与加热元件配合的测温元件;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能够向所述测试工位处输送热风的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23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