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动力纺织布料传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72086.4 | 申请日: | 2016-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6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倪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夏冬服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B65H27/00;B65H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廖彬佳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纺织 布料 传输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动力纺织布料传输装置,包括传送装置、压辊、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辊设置在传送装置上方,并且在压辊的两个侧边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边贯穿于支架本体上,所述支架本体由设置在传送装置侧面的支座、以及支座上方设置有滑块、滑道组成,并且在支座上设置有滑道,滑块与滑道相互套接,所述的滑块通过连杆与转轴顶部卡合的横杆相互连接。能够实现在外界传送装置动力的作用下,对于纺布进行碾压操作,同时在碾压、传输纺布时,可实现压辊和传送装置的之间间距无动力自动调节功能。整个设备使用便捷,可在现在的工业化的生产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纺织布料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对于现在的衣食住行方面,由于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于职场的穿着也格外注重,同时我国又是人口大国,对于纺织业的发展也更加重视。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我国出现最早的纺织物为丝织品,但是均匀人工操作,使得在实际的生产效益上大大折扣,随着工业化革命的发展,机械化的操作也大大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纺织的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
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机械化的操作纺织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同时也浪费了资源。装置大多数实现了数控化的操作,但是设备的成本也较为高昂,对于小型的纺织加工企业也是重要的经济投入,纺织设备中常常要将制备成型的纺布进行碾压操作,以达到纺布的平整化要求大多数用到电力驱动,平整时用到的压辊设备较为笨重,同时消耗的电能也较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动力纺织布料传输装置,能够有效实现装置在无动力状态下,压辊对布料的滚动传输。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动力纺织布料传输装置,包括传送装置、压辊、支架本体,所述的压辊设置在传送装置上方,并且在压辊的两个侧边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边贯穿于支架本体上,所述支架本体由设置在传送装置侧面的支座、以及支座上方设置有滑块、滑道组成,并且在支座上设置有滑道,滑块与滑道相互套接,所述的滑块通过连杆与转轴顶部卡合的横杆相互连接,使得纺布在经过传送装置与压辊之间的间隙时,在传送装置的带动下,使得布料与压辊相互接触,并在摩擦力的带动下,碾压纺布,并使得压辊发生滚动,由于布料的厚度不同,使得在实际使用时,无需人工调节,压辊与横轴连接的滑块在滑道上自由运动,以便达到自动调节间距。
优选地,所述的压辊为2个,并且2个压辊的侧边转轴上设置有卡齿,在卡齿之间贯穿设置有联动轴相互连接,使得在其中一个压辊滚动时,能同时带动另一个压辊产生滚动,将传送装置上表面的纺布进行碾压传输。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尖端为球型块结构,并且与横杆内的卡槽相互卡合连接,减少转轴转动时产生的磨损。
优选地,所述的滑道下方套接有复位弹簧,使得复位弹簧的顶部与滑块相接触,提高滑块运动的减震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尖端的球型块结构为焊接,并且所述横杆内的卡槽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压辊在非工作状态下与传送装置的上接触面的间距为2-3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动力纺织布料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在外界传送装置动力的作用下,对于纺布进行碾压操作。
同时在碾压、传输纺布时,可实现压辊和传送装置的之间间距无动力自动调节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夏冬服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夏冬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20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