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0688.6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8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设 终端 压力标准 压力检测 感应电容 密性检测 气体压强 时间获取 移动终端 密封舱 气密性 阈值时 延时 电子技术领域 气密性检测 气密性要求 压力感应层 测试设备 金属支架 提示信息 准确检测 触控屏 检测 精密 样本 达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终端气密性检测效率低且成本高的问题。方法包括:在终端所处的密封舱内的气体压强增加预设阈值时,延时第一预设时间获取压力感应层和金属支架之间的第一感应电容值;根据第一感应电容值,获取压力触控屏受到的第一压力检测值;将第一压力检测值与第一压力标准值比较,第一压力标准值为在符合预设气密性要求的样本终端所处的密封舱内的气体压强增加预设阈值时,延时第一预设时间获取的值;若第一压力检测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标准值,生成表征终端的气密性达标的第一提示信息。本发明能准确检测终端气密性,无需复杂和精密的测试设备,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通信和多媒体功能的日益发展,其在用户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潮湿、汗水、雨水、甚至浸水等严苛环境,对智能终端的防水要求也越来越高。防水要求智能终端具备良好的结构气密性,保证水无法进入智能终端内部,避免电子器件腐蚀导致手机功能失效。
目前,现有技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针对防水电智能终端的气密性逐一检测,保证产品的一致性。但是需要依赖精密的测试设备,且效率低,而且检测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的气密性检测效率低且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应用于具有压力触控屏的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力触控屏下的压力感应层和金属支架,所述气密性检测方法包括:
在待检测终端所处的密封舱内的气体压强增加预设阈值时,延时第一预设时间获取所述压力感应层和所述金属支架之间的第一感应电容值;
根据所述第一感应电容值,获取所述压力触控屏受到的第一压力检测值;
将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值与预先获得的第一压力标准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压力标准值为在符合预设气密性要求的样本终端所处的密封舱内的气体压强增加所述预设阈值时,延时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获取的压力值;
若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力标准值,则生成用于表征终端的气密性达标的第一提示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压力触控屏,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力触控屏下的压力感应层和金属支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待检测终端所处的密封舱内的气体压强增加预设阈值时,延时第一预设时间获取所述压力感应层和所述金属支架之间的第一感应电容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应电容值,获取所述压力触控屏受到的第一压力检测值;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值与预先获得的第一压力标准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压力标准值为在符合预设气密性要求的样本终端所处的密封舱内的气体压强增加所述预设阈值时,延时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获取的压力值;
第一提示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力标准值,则生成用于表征终端的气密性达标的第一提示信息。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待检测终端放置于密封舱内,在密封舱内的气体压强增加预设阈值时,通过获取压力触控屏受到的第一压力检测值,并将第一压力检测值与预先获得的第一压力标准值进行比较,能够准确判断终端的气密性。不需要复杂和精密的测试设备,操作简单方便且提高了检测效率,适合低成本检测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的气密性检测效率低且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0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