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9814.6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9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胡益民;毛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93 | 分类号: | C07D307/93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并呋喃类 稠合 制备 反应时间短 化工生产 临床医药 多环 表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相对于普通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本发明制备的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有多环的存在,其结构更加复杂多样,在化工生产、临床医药中也将表现出更加广阔的用途前景。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便、高效,反应时间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从丹参、百部、野茉莉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2-芳基取代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如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等,常用于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免疫抑制剂等。
最近又发现官能化的单或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还可以作为蓝光发光材料应用于OLED中,而Jung等也对含有苯并呋喃单体的有机染料聚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Romagnoli等合成了一系列2-(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衍生物,发现这类化合物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方面具有潜在的活性。
Yue等在2005年从邻碘代茴香醚出发,先与端基炔发生Sonogashira偶联,后在I2,PhSeCl,或者p-O2NC6H4SCl的存在下发生亲电子环化作用,以较高的收率生成2,3-二取代苯并呋喃环,如附图1所示。Cho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并行合成法对苯并呋喃类化合物进行了库合成,成功得到了121种多取代的苯并呋喃化合物。
Carril等以水做溶剂,使烷基(或芳基)苄基酮衍生物在CuI-TMEDA的催化下生成相应的苯并呋喃化合物,如图2所示。
Sanz等从苄基-2-卤代苯醚出发,用3当量的t-BuLi处理形成有机锂中间体,然后再与羧酸酯反应,再经酸化或者脱水就得到相应的2-芳基-3-取代苯并呋喃衍生物,如图3所示。
Sanz等从间卤代氨基甲酰酯出发,用NaH或n-BuLi处理后接着与相应的亲电试剂反应,得到o-2(F,Cl)-3-卤代苯氨基甲酰酯,经水解、Sonogashira偶联及关环反应得到4-卤代苯并呋喃衍生物,如图4所示,4-位的卤素很容易转化为其他的官能团,而4-位官能化基团取代的苯并呋喃化合物用其他的方法是不易得到的。
综上所述欲完成此类反应需苛刻的反应条件、强碱的作用及配体的存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简便、高效,反应时间短,效率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具有多环存在,结构更复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氢化钠为催化剂,将丙二酸酯与炔丙基溴加入到无水乙腈中冰水浴,反应,然后纯化分离,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1;
(2)将化合物1与苯乙炔基溴或取代的苯乙炔基溴混合在Pd(PPh3)2Cl2/CuI的无水无氧催化体系中,以三乙胺作碱,以无水乙腈为溶剂,室温下搅拌反应,纯化分离后得到产物,即前体化合物2;
(3)在95-100℃的条件下,步骤(2)所制备的前体化合物2在甲苯溶剂中与2-(三苯基正膦基)丙醛反应,自然冷却至室温停止反应;将产物纯化分离,得到白色固体,即多取代稠合苯并呋喃类衍生物。
进一步的,步骤(1)中氢化钠、丙二酸酯、炔丙基溴与无水乙腈的摩尔比为4-5:1:2.2-3.2:20-23;所述丙二酸酯为丙二酸二甲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98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酒石酸间羟胺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