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水型建筑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8760.1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正灏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04;E04D13/08;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顶 雨水 节水型 再利用 排水管 冬暖夏凉 建筑外墙 路面积水 塑料水管 相对比较 蓄水系统 直接排放 出水口 下水道 排出 斜坡 蓄水池 积水 清洗 浇灌 建筑物 简易 相通 草坪 大雨 缓解 改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水型建筑,目前的建筑的屋顶无论是平的还是斜坡的,都没有蓄水系统,特别是都市,一旦下起大雨,很多路面积水很深,这些雨水也被直接排放到下水道,造成了浪费;因为雨水相对比较干净,可以收集再利用。把都市的建筑物的屋顶改造成为一个简易的蓄水池,可以缓解路面的积水,雨水也可以再利用。将屋顶用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屋顶有出水口和建筑外墙的排水管相通,人们可以用塑料水管排出屋顶的雨水,用来浇灌周围的草坪或者清洗路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型建筑,特别是一种可以储水的屋顶。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许多城市的路面到了夏季的雨季几乎变成了沼泽地,尽管雨水不是特别大。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都市化的快速发展,侵占了许多的空地,这些空地原来要么是湿地,要么是杂草丛生,因此雨水就会集聚在这里,被很快的吸收掉,不会造成大面积的积水。都市化的快速发展,建造了许多建筑,这些建筑是无法吸水的,而建筑本身也没有任何的蓄水功能。还有就是许多平顶房屋,是裸露的,夏天直接曝晒在阳光下,屋顶的住户非常炎热。同时长时间的阳光曝晒,使屋顶材料老化,减少了建筑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对于目前多数城市的遇雨成灾以及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危机,设计一种节水型建筑。它既可以增加城市的蓄水容量,又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又可以保护建筑物的屋顶。
这种节水型建筑的屋顶就是一个简单的蓄水池。具体的方法是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将其屋顶的周边用建筑材料围成一个蓄水池,建筑材料可以是钢化玻璃也可以是瓷砖;钢化玻璃尽管价格高一些,但是透明,能够在地面就可以观察到蓄水池的水位 ;蓄水池的池底中间高四边低,这样可以使雨水流向屋顶的边缘的出水口 ;池底铺设了一层鹅卵石或粗沙作为过滤材料,最少在池底的 4个角设置了出水口与建筑物外墙的落水管连接 ;落水管的出水口前端有一个阀门,用来排泄蓄水池内雨水,如果雨水超过蓄水池内的警戒水位,就打开阀门,泻出多余的水量,防止外溢。另外落水管的出水口的口径和市面上通用上塑胶水管的口径相匹配,可以连接塑胶水管,用雨水浇灌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或者清洗路面。
本节水型建筑的优点十分显著,按照一座建筑物 400平方米计算,一次降雨就可以储存 400x0.5= 200立方米的雨水,就是 200吨的水,这些雨水可以供建筑物周围使用最少 20天,一个中型城市如果 5万座建筑物改造成节水建筑,就可以储存 1000万吨的雨水,这些雨水对下水道的压力是多么巨大,道路的积水也会大幅度的增加。这些储存起来的雨水可以浇灌草坪、树木或者清洗路面,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夏天的屋顶保持湿润的状态的鹅卵石或者粗沙,避免了太阳的曝晒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另外也降低了屋顶住户的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平顶建筑物的周围,预留出 20厘米的边缘,然后用钢化玻璃或者瓷砖,建起一个高 50厘米屋顶的蓄水池,屋顶的蓄水池的中间部分适当加高,保持蓄水池内的雨水流向四周的边缘。蓄水池的出水口 4不少于四个,并且处于蓄水池的墙壁的转角处,蓄水池的池底铺设了一层鹅卵石或者粗沙作为池底过滤材料,其厚度在 5厘米左右。蓄水池的出水口通向建筑物外墙的落水管,落水管的出水口的前端有一个阀门,该阀门在蓄水池无水时候,处于关闭状态。如果蓄水池的水超出了警戒水位,就打开阀门,泻出多余的雨水 ;如果需要给建筑物周围的花草浇水或者清洗路面,将塑胶水管连接在落水管的出水口,并且打开阀门,用蓄水池内的雨水给花草浇水或者清洗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正灏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正灏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87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