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法降解电镀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8454.8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何爱芝;彭红军;袁小菊;丁荣军;丁会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澳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16;C02F101/20;C02F3/34;C02F1/44;C02F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丁静静 |
地址: | 2242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降解 电镀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法降解电镀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电镀废水通过的D113树脂和D152树脂柱,回收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2)将步骤(1)的流出液加入生物处理罐中,25~35℃,发酵10~15h,离心发酵液;(3)将步骤(2)得到的上清液再通入XAD‑4树脂柱;(4)将步骤(3)得到的流出液通入超滤膜,超滤;(5)将步骤(4)的流出液通入纳滤膜处理。经过处理的镍电镀废水COD浓度降为1800mg/L,下降了80%,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周期短的特点,利用微生物联合处理降低了处理过程中树脂的损耗,提高了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镀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不锈钢表面镀钯的渡液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环保要求,电镀废水需要进行处理。电镀废水来源于电镀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电镀前处理工序、电镀工序和电镀后处理工序三部分组成,每个工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废水产生。其中,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镀件漂洗废水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故废水中含有很多的电镀污泥。而电镀废水中的毒性很高,对人体、土壤、动物生长均产生危害,如果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它将直接对当地生态、水体、渔业和农业生产严重影响,故需要经过再处理之后才能进行排放或者循环使用。
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生物有机物或其代谢产物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具有成本低,环境效益好等优点,由于传统处理方法有成本高,对大流量含低浓度重金属的废水难于处理等缺点,随着重金属毒性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生物处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生物技术处理电镀金属废水呈发展势头。现有的生物处理电镀废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物絮凝法: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的一种除污方法。所用的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物,一般由多糖,蛋白质DNA、纤维素、糖蛋白、聚氨基酸等高分子物质构成,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能使水中胶体悬浮物相互凝聚沉淀。目前,对重金属有絮凝作用的约有十几个品种,生物絮凝剂中的氨基和羟基可与Cu2+Hg2+Ag+Au2+等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鳌合物而沉淀下来。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废水具有安全方便、易于实现工业化等特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生物吸附法:生物吸附法指利用生物体的化学结构及成分特性来吸附溶于水中的金属离子,再通过固液分离而去除金属离子的方法利用胞外聚合物分离金属离子,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的蛋白质,能使溶液中可溶性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而去除。该法具有原料易得。处理成本低等特点。
(3)生物化学法:生物化学法是通过微生物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将可溶性离子转化为不溶性化合物而去除。例如:有人利用脱硫肠杆菌(SRV)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铜离子,在含铜质量浓度为246.8mg/L的溶液,当PH为4.0时,去除率达99.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法降解电镀废水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法降解电镀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电镀废水通过的D113树脂和D152树脂柱,回收电镀废水中的金属离子;
(2)将步骤(1)的流出液加入生物处理罐中,25~35℃,发酵10~15h,离心发酵液;
(3)将步骤(2)得到的上清液再通入XAD-4树脂柱;
(4)将步骤(3)得到的流出液通入超滤膜,超滤;
(5)将步骤(4)的流出液通入纳滤膜处理。
步骤(1)中,D113树脂和D152树脂柱中的操作温度为:45~55℃,优选40℃,工作压力:进压为2~3bar,出压为1~3bar,压力差为2~3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澳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澳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84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