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4805.8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3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岳巍;丁利;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金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22F3/24;B22F5/04;B33Y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基烯 合金 薄壁 叶片 打印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铝基烯合金粉末;
S2:将所述铝基烯合金粉末进行干燥后,装入3D打印设备的料缸中;
S3:将打印基板进行处理后,安装在3D打印设备的打印平台上;
S4:制作加工程序文件,并将所述加工程序文件输入3D打印设备的控制系统;
S5:设定3D打印设备的成形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240~360W,扫描速度为1200~1800mm/s,激光搭接为0.85~0.11mm,铺粉层厚为0.03~0.05mm,补粉量为0.06~0.08mm;
S6:将所述打印基本加热至75~85℃,将铝基烯合金粉末均匀铺在打印基板上,并充入氩气,使氧氧含量降到200ppm以下;
S7:启动3D打印设备,根据薄壁叶片的加工程序的第一层轨迹,对打印基板上的铝基烯合金粉末选择性熔化,形成与打印基板的冶金结合,形成薄壁叶片的首层截面;
S8:继续对第二层到第N层分别进行扫描成形,直至整个薄壁叶片的成形完成;
S9:成形完毕后,继续向3D打印设备内充入氩气,保持3D打印设备内氧含量低于500ppm,待冷却10~12小时,取出薄壁叶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薄片叶片进行后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薄壁叶片与打印基板在300~400℃下进行热处理后,将薄壁叶片从打印基板上分离,并切除薄壁叶片底部的余量部分;
S11:将薄壁叶片在50~60℃下进行超声清洗后,采用磨粒流体抛光进行表面抛光处理;
S12:以随炉试棒代替薄壁叶片进行组织性能检测;将随炉试棒数控加工成力学试棒以及微观组织试棒,采用力学检测设备测量力学性能,采用显微镜检测内部组织;
S13:采用三坐标测量仪对薄壁叶片的型面进行检测,采用厚度仪对薄壁叶片进行厚度检测,采用粗糙度仪对薄壁叶片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薄壁叶片和打印基板的分离采用中走丝电火花切线割的方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中,所述磨粒流体抛光采用钻石软磨料作为磨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烯合金粉末为铝合金粉末与石墨烯纳米片的混合物,所述石墨烯纳米片附着在铝合金粉末颗粒表面,石墨烯纳米片的含量为0.3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气雾化方法制备铝合金粉末,在气雾化制备铝合金粉末的同时,将尺寸小于5μm的石墨烯微小颗粒喷到铝合金粉末表面,并粘附在其表面上,凝固形成铝基烯合金粉末原材料,再采用气体分流筛,筛取打印所需粒度的铝基烯合金粉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基板的处理方法为:
对打印基板表面用46~60目的白刚玉砂进行喷砂处理后,用丙酮进行表面清洗,直至打印基板的表面无颗粒感;
其中,对打印基板进行喷砂处理时,控制喷砂压力为0.3~0.5MPa。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基板的材料与铝基烯合金中的铝合金粉末材料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基烯合金薄壁叶片的3D打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程序文件的制作方法为:
根据薄壁叶片的二维图纸,采用三维画图软件,构建薄壁叶片的三维数模,并将所述三维数模以stl格式导出后,采用三维修复软件进行修复、摆放角度分析、添加网格支撑以及做底部倒角,其中,控制摆放角度为15~20°,网格支撑为0.5~0.7mm,底部倒角为其中a为底部拉伸的余量;
采用切片软件进行切片,转化成一系列的二维切片数据信息,生成加工程序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金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金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48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