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设备以及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1063439.4 | 申请日: | 2016-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2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 发明(设计)人: | 三尾巧美;松浦隆志;大参直辉;藤井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 主分类号: | H01G11/06 | 分类号: | H01G11/06;H01G11/26;H01G11/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设备以及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蓄电设备,公知有具有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与双电层电容器的正极组合的构造的锂离子电容器。在日本特开2011-192888号公报公开了具备包含正极、负极、锂电极以及隔膜的层叠体、电解液以及层压外装体的锂离子电容器。锂电极形成为将锂箔压接于由不锈钢构成的锂电极集电器的片状。
在日本特开2011-192888号公报公开了向收容有层叠体的层压外装体注入电解液并对其进行密封,放置规定时间,从而锂箔溶解而成为锂离子,该锂离子经由电解液预掺杂于负极。
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11-192888号公报中,在通过预掺杂使锂箔溶解后,锂电极集电器残存于层压外装体的内部。然而,锂电极集电器在预掺杂后的蓄电设备中并不需要,在作为成品的蓄电设备中省略不需要的部件在成本方面优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成本的蓄电设备以及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设备为预掺杂前的蓄电设备。该蓄电设备具备:交替层叠的多个正极电极以及多个负极电极、介设于上述多个正极电极的各个电极与上述多个负极电极的各个电极之间的多个隔膜、内置上述多个正极电极、上述多个负极电极以及上述多个隔膜的罩、连接于上述多个正极电极且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罩的外部的正极端子、连接于上述多个负极电极且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罩的外部的负极端子、以及配置于上述罩的内部的预掺杂金属箔。
上述多个正极电极的各个电极以及上述多个负极电极的各个电极具备形成有孔的集电箔以及配置于上述集电箔的至少一面的活性物质层,上述多个正极电极以及上述多个负极电极的至少任意一方包含以上述预掺杂金属箔与上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配置的预掺杂对象电极,在上述预掺杂对象电极的上述活性物质层的外周缘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未配置有上述预掺杂金属箔的非配置部位。
根据上述方式的预掺杂前的蓄电设备,预掺杂金属箔以与正极电极或者负极电极的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配置。由此,能够省略在现有技术中配置预掺杂金属箔时所使用的集电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成本。
另外,预掺杂对象电极在活性物质层的外周缘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备未配置有预掺杂金属箔的非配置部位。此处,在活性物质层的外周缘部分,存在产生活性物质层的脱落的担忧。特别地,在将预掺杂金属箔以与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配置的情况下,由于活性物质层的外周缘部分配置预掺杂金属箔,存在脱落的担忧。假设,若在配置有预掺杂金属箔的部位,产生活性物质层的脱落,则存在由预掺杂金属箔与集电箔的接触引起短路的担忧。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方式的预掺杂前的蓄电设备,预掺杂金属箔不配置于预掺杂对象电极的活性物质层的外周缘部分的整个区域。即,预掺杂金属箔配置为避开存在引起活性物质层的脱落的担忧的部位。因此,即便在将预掺杂金属箔以与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配置有预掺杂金属箔的部位,抑制活性物质层的脱落。结果,能够防止由预掺杂金属箔与集电箔的接触产生的短路。另外,能够抑制制造存在在预掺杂金属箔与集电箔之间具有活性物质层的脱落部位的不良情况的蓄电设备,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制造方法为制造蓄电设备的方法。通过本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蓄电设备具备:交替层叠的多个正极电极以及多个负极电极、介设于上述多个正极电极的各个电极与上述多个负极电极的各个电极之间的多个隔膜、内置上述多个正极电极、上述多个负极电极以及上述多个隔膜的罩、配置于上述罩的内部的电解液、连接于上述多个正极电极且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罩的外部的正极端子、以及连接于上述多个负极电极且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罩的外部的负极端子,上述多个正极电极的各个电极以及上述多个负极电极的各个电极具备形成有孔的集电箔以及配置于上述集电箔的至少一面的活性物质层。
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具备:预掺杂对象电极形成工序,在该工序中,对于上述多个正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上述多个负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形成预掺杂对象电极,上述预掺杂对象电极以预掺杂金属箔与上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配置,并且未配置有上述预掺杂金属箔的非配置部位形成于上述活性物质层的外周缘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层叠工序,在该工序中,层叠上述预掺杂对象电极、上述多个正极电极、上述多个负极电极以及上述隔膜,将上述正极端子连接于上述多个正极电极,并且将上述负极端子连接于上述多个负极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3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