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架中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3340.4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广能万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常婧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中支架 伸出端 限位槽 车体连接件 拆装方便 运输成本 占用空间 整体车架 正对设置 高载重 伸出部 支撑件 车体 减小 商用 库房 车型 装车 灵活 应用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架中支架,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所述第一U形杆和所述第二U形杆的U形部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U形杆的伸出部设有车体连接件,所述第一U形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U形杆的伸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车架中支架,通过改进车架的结构,既分散了支撑件之间的距离,避免局部增大车体的负载,能有效的提高整体车架所需的刚性及强度,而更适于应用在商用车型的高载重及负荷用途加以使用,拆装方便灵活,并减小了车架在装车前的占用空间,减低了包装及运输成本,提高了库房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架,特别涉及一种车架中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车架均为通过焊接形成的整体式结构,是将多个管材焊接而构成摩托车车架,其优点是车架的刚性好强度高。从复杂的框架结构或制造成本的角度出发,将多个通过对金属板材挤压成型而制成的框架焊接结合从而构成车架,使通过对金属板材挤压成型而制成的两个框架彼此面对面接触,并将两个框架的凸缘部焊接而构成主框架。
由于多种应力施加于主框架上,因此主框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两个框架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扁平形状,因此为了增强垂直方向上的强度就必须增大板厚,这导致主框架重量增大从而摩托车的重量增大;需要焊接用于支撑发动机的发动机悬架或前部件的工序,这使得部件数量增加,并且增加了加工时间。
但是,整体式车架在装车前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仅会增加包装及运输成本,而且还会降低库房的利用率。同时,若车架上某个零件的焊接位置和尺寸不准确,或者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局部损坏,都会致使整个车架因不能使用而报废,由此造成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架中支架,以解决整体式车架在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仅会增加包装及运输成本,而且还会降低库房的利用率,以及方便发动机出现故障,方便省时的进行装卸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架中支架,关键在于: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所述第一U形杆和所述第二U形杆的U形部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U形杆的伸出部设有车体连接件,所述第一U形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U形杆的伸出端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体内水平设有第一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体,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两个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体内水平设有第二连接板,该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正对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最近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体,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同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端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之间呈一定角度连接,可以起到承载受力时的支撑作用,具有较佳的刚性及强度,车体连接件可以与车体连接,可以分散车型的载重及负荷,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可以与车架前梁和车架后梁分别螺栓连接,也可以节省空间。
优选的,所述车体连接件包括正对设置的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分别固套在对应的所述第二U形杆的伸出部上,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设有车体连接板,该车体连接板与最近的所述固定环通过延伸板固定连接。该方案的效果是固定环可以套设在杆体上,进一步提高车体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端设置。该方案的效果是螺栓可以通过连接孔将车架中支架与车架其他部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广能万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广能万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3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