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污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3207.9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尧逸民;张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B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处理池 腔体 流量传感器 弹性气球 小型水泵 循环系统 集水池 水箱 储水 海绵 城市供水压力 自来水管网 城市楼顶 储水系统 阀门控制 分支管道 监测腔体 连接管道 低水头 顶楼 缓解 水排 嘴口 楼顶 混凝土 体内 穿过 楼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污循环系统,包括雨污集水池,通过第一阀门与雨污集水池顺连的雨污处理池,依次通过小型水泵、第二阀门、流量传感器与雨污处理池顺连的腔体,及设在城市楼顶的初水箱;腔体内设有弹性气球,弹性气球的嘴口穿过混凝土腔体通过第三阀门与自来水管网相接、通过第四阀门与低水头用户相接;雨污处理池与腔体的连接管道在第二阀门与流量传感器之间设有由第五阀门控制的通往楼顶初水箱的分支管道;其中,流量传感器用于监测腔体及弹性气球中的水量,小型水泵用于辅助雨污处理池内的初水排入腔体。本发明利用楼房顶楼进行储水,不仅可以缓解内涝时储水系统压力,而且用户可对这部分储水进行有效利用,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污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城市已经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规划缺乏预见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限制等因素导致了交通拥堵、秩序紊乱、运营低效、抗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面临严重的内涝威胁,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单向循环,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协调城市发展与雨水控制,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城市废水处理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在雨季,由于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有限,大量雨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城市内涝;二、现有技术中的雨水和污水分流需两套管网进行工作,造成工程量增加,施工复杂等问题;三、现有的废水处理都是废水经长距离管道进入污水厂,不仅需占用大量管道,而且管内废水的水头损失很大,需要泵站来提水到污水厂,耗费大量的能量,不符合绿色社会的发展需求;四、目前国内外城市减轻内涝的储水系统基本位于地下,造成地下管网系统异常复杂,不利于城市长期的排水处理。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城市排水管网排涝能力有限及城市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可以对污水就地处理大大降低工程量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污循环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克服城市排水管网排涝能力有限及城市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可以对污水就地处理大大降低工程量的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污循环系统。该系统在调蓄雨洪,减轻内涝的同时,可对雨水等多种废水同时加以循环利用,转化为生产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污循环系统,包括雨污集水池,通过第一阀门与雨污集水池顺连的雨污处理池,依次通过第二阀门、流量传感器与雨污处理池顺连的腔体,及设在城市楼顶的初水箱;所述腔体内设有弹性传压容纳体,所述弹性传压容纳体的口部穿过混凝土腔体通过第三阀门与自来水管网相接、通过第四阀门与低水头自来水用户储水箱相接;所述雨污处理池与腔体的连接管道在第二阀门与流量传感器之间设有由第五阀门控制的通往楼顶初水箱的初水管道;其中,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监测腔体及弹性传压容纳体中的水量。
在本技术方案中,引导雨水、生活以及部分工业废水进入雨污集水池,然后汇入处理池进行初步净化,然后利用城市无处不在的自来水管网压力,对初水进行提水处理,使初水上升到位于楼顶的初水箱内储藏,用户可利用楼顶初水解决大量生活和工业的用水问题;在雨季,通过该系统可将大量积水上扬至楼顶初水箱,使初水箱作为调蓄雨洪、减轻内涝的重要力量。其中,初水是经雨污处理池初步净化的水,能作为扫除冲厕等用途,初水箱用于储存初水。雨污处理池只对雨水和污水共同进行简单快速处理,让其达到能冲厕等粗糙用水程度,因此能及时将城市内涝水量及时排到楼顶水箱进行利用,同时缓解排水管道压力。优选的,所述腔体设为混凝土或钢罐类坚固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传压容纳体用于传递自来水管网压力,且将容纳体内自来水与腔体内初水分离,从而避免容纳体内自来水与腔体内初水混合;所述弹性传压容纳体充满水后形状与腔体基本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3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震基础及其建造方法
- 下一篇:瓷砖可拆及防水铺粘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