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验证码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2947.0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3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钱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L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验证 处理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验证码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带给用户的便利性越来越大。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智能手机的安全性也就越来越在意了。
当用户的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遭到泄漏后,短信验证码则成了最后一个安全屏障。无论在电脑还是手机上,验证码短信都是网络支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安全验证环节,短信验证码有时已替代银行卡密码完成最后的安全验证手段。而有了验证码,黑客就可以大肆盗取网银。
所以验证码的保护是个不容忽视的手机安全环节。而由于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这一点和那些封闭的系统是不一样,因此安卓手机一直被诟病的焦点也是安全性偏差,面临的攻击也更多一些。那么手机一旦被植入了病毒,恶意程序就很容易拦击到用户的短信验证码,从而给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损害。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护用户短信验证码的安全,现有方案采用的是:在用户进入支付场景后,该方案可以对当前环境进行安全扫描,即检测是否存在与病毒库中的病毒相匹配的恶意程序,从而确保在接收短信验证码的环境是安全的。
但是,病毒的更新演变速度很快,而杀毒软件只能杀掉已知的病毒,拦截验证码短信的病毒木马会日益更新,那么如果一类新型病毒还未被杀毒软件所识别,即,移动终端上的病毒程序没有与病毒库中的病毒程序相匹配,那么就会漏掉一些新演变的病毒,从而造成该新型病毒窃取验证码的情况,使得用户财产遭受损失。
显然,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验证码保护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保证接收短信验证码环境的安全,无法避免验证码被窃取的情况,容易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码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验证码保护方案所存在的不能保证接收短信验证码环境的安全,无法避免验证码被窃取的情况,容易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验证码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接收到的短信中是否存在预设关键词,其中,所述预设关键词为表示所述预设关键词所在的短信中包含验证码的词汇;
若存在,则提取所述短信中的关键内容,所述关键内容包括验证码和短信发送端的电话号码;
采用对称算法对所述关键内容进行加密,得到验证码密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短信中是否存在预设关键词,其中,所述预设关键词为表示所述预设关键词所在的短信中包含验证码的词汇;
第一提取模块,用于若存在,则提取所述短信中的关键内容,所述关键内容包括验证码和短信发送端的电话号码;
加密模块,用于采用对称算法对所述关键内容进行加密,得到验证码密文。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设关键词来检测接收的短信中是否包含验证码,而如果包含验证码,则对短信中的验证码和短信发送端的电话号码两个信息一起进行对称算法的加密。这样即便移动终端中存在拦截验证码的病毒程序,其仍然无法窃取已经经过高度加密的验证码。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从对系统中的病毒进行查杀的角度转而通过对验证码进行高度加密,这样即便移动终端中存在病毒库中没有存储的新型病毒时,仍然能够保证验证码不被窃取,避免用户财产损失,提升用户的校验信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验证码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验证码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验证码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29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