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及对应的译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0218.1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1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军;张根宁;王延峰;何大治;徐胤;刘宜璠;钱程;熊帅;赵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广播 通信 系统 信令码 编码 方法 对应 译码 | ||
1.一种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对应的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令码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待编码码字分为常变部分和不常变部分;
步骤S2:
对常变部分进行CRC编码,获得CRC校验位1,并将校验位1拼接到常变部分之后,获得信息位常变部分;
对不常变部分进行CRC编码,获得CRC校验位2,并将校验位2拼接到不常变部分之后,获得信息位不常变部分;
步骤S3:将信息位常变部分和信息位不常变部分分别放在信令码信息位中的对应位置;
步骤S4:对步骤S3中得到的信令码信息位进行LDPC编码和交织;
步骤S5:按照要求对步骤S4中得到的编码后的LDPC码字进行截取;
所述译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将截取掉的比特填零;
步骤A2:对接收到的软值信息进行解交织和LDPC译码;
步骤A3:判断CRC校验位1和CRC校验位2是否通过,若CRC校验位2未通过,则进行步骤A4,同时无论CRC校验位1是否通过,均输出译码未成功标识;若CRC校验位2通过,则进行步骤A6,此时若CRC校验位1未通过,输出译码未成功标识,若CRC校验位1通过,将译码码字输出;
步骤A4:将信息位不常变部分对应的比特和只与信息位不常变部分相关的校验位比特的软值信息保留,将其他位置的软值信息清零,然后将下一帧的软值信息直接叠加到保留的软值信息上;
步骤A5:对叠加后的软值信息进行解交织和LDPC译码,然后进行步骤A3;
步骤A6:CRC校验位2通过,说明信息位不常变部分已经正确译码,将信息位不常变部分的比特当做已知比特,将对应位置的软值信息根据正确码字置为无穷,将其他位置的软值信息清零;
步骤A7:将下一帧的软值信息中,信息位不常变部分对应比特的软值舍弃掉,然后将剩余的软值信息加到步骤A6中保留的软值信息上进行译码,判断CRC校验位1是否通过,若通过则输出译码结果,若不通过则说明此时信道极端恶劣,译码器无法正常工作;
步骤A8:重复步骤A7直到译码器接收到信息位不常变部分在下一帧会发生改变的信令,此时,回到步骤A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对应的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4中:
所述只与信息位不常变部分相关的校验位是指当信息位不常变部分未发生改变时,无论信息位常变部分如何改变,比特值都不会发生变化的校验位;不常变部分的位置由叠加译码对应位置表给出;LDPC码字总长度为N,信息位长度为K,子块大小为Q*Q,因此每个LDPC码字包含N/Q个子块,其中信息位为前K/Q个子块,后(N-K)/Q个子块为校验位,将这些子块按照1至N/Q编号,根据叠加译码对应位置表,将解交织前对应位置的软值信息保留下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对应的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DPC码字总长度为7200,信息位长度为1440,子块大小为120*120,每个LDPC码字包含7200/120=60个子块,其中前面1440/120=12个子块为信息位,后面60-12=48个子块为校验位,即编号1~12为信息位,编号13~60为校验位,所述叠加译码对应位置表为:
叠加译码对应位置表
叠加译码保留子块编号 1,2,3,4,5,6,7,8,9,10,11,18,22,24,46,48,49,50,51,53,55,57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02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