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碟形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9895.1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尚小华;康健;段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小华 |
主分类号: | B64C39/00 | 分类号: | B64C39/00;B60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四川省成都市红***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碟形飞行器 碟形外壳 涵道风扇 纵向隔板 封底 碟形壳 底盘 支架 体内 飞行器技术领域 隔板 闭合壳体 飞行控制 飞行能力 横向隔板 环形阵列 山地条件 相邻纵向 分段式 储水 隔舱 外衣 垂直 水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碟形飞行器,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具有水下潜行、水面垂直起降、山地条件下正常飞行能力的碟形飞行器。包括机架(4)、涵道风扇(5)、涵道风扇群外衣筒(6)、碟形外壳体(7)、封底底盘(8)、分段式储水隔舱(9)、能量池(10)、飞行控制舱(11),机架(4)由纵向隔板(1)、横向隔板(2)、碟形壳体内撑支架(3)组成一个整体。机架上部分由纵向隔板(1)均匀组成环形阵列,涵道风扇(5)位于两相邻纵向隔板间,碟形外壳体(7)套装在机架(4)下部分的碟形壳体内撑支架(3)上,封底底盘(8)与碟形外壳体(7)形成闭合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碟形飞行器,更明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水下潜行、水面垂直起降、山地环境下低空飞行能力的碟形飞行器。
技术背景
现有的人造飞行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固定翼滑翔起飞为代表的飞行器,固定翼飞行器产生升力是基于飞行器相对气流不断运动,因而在地面或者水面需要滑行跑道才能起飞,使其使用范围受到起飞场地的限制。另一类是以直升机为代表的旋翼机,采用共轴双旋翼或单旋翼带尾桨结构。旋翼机高速旋转的桨叶对飞行器周围的操作人员构成生命安全隐患;飞行时,高速旋转的桨叶一旦撞击异物,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因而现有的两大类飞行器的构造方案都不能做到直接在水面垂直起降、水下潜行、山地条件下超低空低能见度飞行或起降。
利用科恩达效应(或者叫康达效应)制作碟形飞行器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英国工程师杰奥夫·哈顿方案,采用伞形壳体顶端布设单旋翼风扇结构,提供下洗气流,利用科恩达效应(或者叫康达效应)产生升力,在壳体外表面安置特定角度的导流片用于抵消扭力,在伞形壳体边缘均匀布设四块副翼,用于实现飞行器平衡和飞行方向控制。另一种方案是在杰奥夫·哈顿方案的基础上,将其方案中的单旋翼风扇换成共轴双旋翼风扇提供下洗气流,有效地避免了扭力问题。但都不能做到水下潜行、水面垂直起降、不能在山地环境超低空低能见度下飞行。
上述的超低空意为飞行器在飞行时距地垂直距离低于100米,低能见度为光学可见距离低于5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飞行器在山地飞行,本发明提供一种纵向隔板分区法,所述纵向隔板分区法不仅简化了飞行器的平衡控制还使飞行器结构变得极为紧凑。结合碟形飞行器使用由涵道风扇组成的环形阵列作动力装置,提高飞行器抗碰撞能力。
为了实现飞行器在水面垂直起降,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闭合碟形壳体的碟形飞行器,所述闭合碟形壳体能够增大飞行器在水面的浮力和提高稳定性,闭合碟形壳体也为安装其他设备提供空间。
为了实现飞行器下潜,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分段式储水隔舱的碟形飞行器,所述分段式储水隔舱安装在闭合碟形壳体内部,用来存储注入到飞行器的水,增大飞行器负重实现下潜。
为了使飞行器具备水下潜行和空中飞行的能力,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相同控制原理且具备两种工作模式的碟形飞行器,所述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水下工作模式和大气层工作模式。
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碟形飞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小华,未经尚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9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垂直起降与悬停长续航电动飞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水一体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