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磨损阻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9583.0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5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罗云鹤;杨忠耀;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561108 贵州省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涨圈 外筒 支撑轴套 内筒 金属 抗磨损 轴套 阻流 挤压 非金属支撑 抗磨损能力 弹性作用 基本恒定 配合连接 支承轴套 阻流装置 安装槽 大变形 磨损 | ||
一种抗磨损阻流结构,包括内筒、外筒、第一支撑轴套、涨圈和第二支撑轴套,外筒与内筒为配合连接,涨圈设置在外筒与内筒之间,第一支撑轴套设置在设置在外筒与内筒之间并位于涨圈下侧,第二支撑轴套设置在外筒与内筒之间并位于涨圈上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增加非金属支撑轴套,以及合理控制支撑轴套尺寸,使内、外筒发生较大变形时的主要载荷由该轴套承受,极大地减少了金属涨圈的挤压载荷,使阻流装置抗磨损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合理设计了支承轴套和涨圈安装槽尺寸,使金属涨圈所受挤压载荷大幅下降,显著降低了金属涨圈的磨损,且在金属涨圈弹性作用下,维持内、外筒之间缝隙面积基本恒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油液减震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磨损阻流结构。
背景技术
油液减震器一般利用内、外筒相对运动,油液通过阻流装置产生摩擦消耗冲击能量。对于一般减震器常使用金属涨圈,利用其自身弹性补偿内、外筒弯曲变形,使通流面积保持基本恒定,同时金属涨圈也起到对内筒的支撑作用。对于承受较大复合载荷(侧向载荷、垂直载荷)的减震器,在弯矩作用下内、外筒变形明显,金属涨圈的磨损急剧增加,使用期限严重下降,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需要解决在较大复合载荷下减震器阻流结构中金属涨圈磨损严重的问题,使减震器使用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一种抗磨损阻流结构,包括内筒、外筒、第一支撑轴套、涨圈和第二支撑轴套,外筒与内筒为配合连接,涨圈设置在外筒与内筒之间,第一支撑轴套设置在设置在外筒与内筒之间并位于涨圈下侧,第二支撑轴套设置在外筒与内筒之间并位于涨圈上侧。
进一步,该抗磨损阻流结构的涨圈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该抗磨损阻流结构的第一支撑轴套、涨圈和第二支撑轴套为耐磨非金属材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增加非金属支撑轴套,以及合理控制支撑轴套尺寸,使内、外筒发生较大变形时的主要载荷由该轴套承受,极大地减少了金属涨圈的挤压载荷,使阻流装置抗磨损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合理设计了支承轴套和涨圈安装槽尺寸,使金属涨圈所受挤压载荷大幅下降,显著降低了金属涨圈的磨损,且在金属涨圈弹性作用下,维持内、外筒之间缝隙面积基本恒定。该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无任何不利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内筒;2、外筒;3、第一支撑轴套;4、涨圈;5、第二支撑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抗磨损阻流结构包括内筒1、外筒2、第一支撑轴套3、金属涨圈4和第二支撑轴套;第一支撑轴套3和第二支撑轴套5均采用耐磨性较好的非金属材料加工而成,承担内、外筒之间主要作用力,可有效降低摩擦力和摩擦表面的磨损,涨圈4由金属材料制成,有较好的弹性;支撑轴套、涨圈安装槽尺寸根据选用材料弹性模量、载荷条件确定。该结构可以使内、外之间的挤压载荷主要由支撑轴套承担,涨圈承受较小载荷情况下,并保持内、外筒相对运动过程中缝隙面积恒定,阻流效果稳定。油液减震器一般利用内、外筒相对运动,油液通过阻流装置产生摩擦消耗冲击能量;通常油液减震器使用金属涨圈,利用其自身弹性补偿内、外筒弯曲变形,使通流面积保持基本恒定,同时金属涨圈也起到对内筒的支撑导向作用。本专利巧妙利用非金属材料的自润滑特性、弹性变形和耐磨性,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增加非金属支撑轴套,同时合理设计支承轴套和涨圈安装槽尺寸,使金属涨圈所受挤压载荷大幅下降,解决了在较大复合载荷下减震器阻流结构中金属涨圈磨损严重的问题,且在金属涨圈弹性作用下,维持内、外筒之间缝隙面积基本恒定,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稳定的阻流特性。该专利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无任何不利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95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流体速度分解作用的阻尼调制器
- 下一篇:一种多级径向磁流变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