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9575.6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7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隆彦;西尾贵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万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基于内燃机的运行状态来进行运算以作为目标增压压力,基于目标增压压力来对请求开度进行运算,基于目标增压压力和实际增压压力来对请求开度校正量进行运算,基于请求开度和请求开度校正量来对目标开度进行运算,在废气阀门处于全闭状态时,将废气阀门的实际动作位置定为全闭位置,基于全闭位置和实际动作位置来对废气阀门的实际开度进行运算,基于目标开度和实际开度来对用于使目标开度与实际开度相一致的致动器的操作量进行运算,在目标开度为全闭状态且实际动作位置未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比率以上的规定比率减少的情况下,将此时的实际动作位置更新为全闭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所述内燃机包括涡轮增压器,利用电动式的致动器来对设置于排气旁通通路的废气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为了提高输出,具备涡轮增压器等增压器的内燃机正得以实用化。此外,涡轮增压器利用废气的能量来使涡轮旋转,以驱动与涡轮相连结的压缩机,从而对提供给内燃机主体的吸入空气进行压缩。
另外,关于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已知有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上设置将涡轮进行迂回的排气旁通通路并在排气旁通通路上设置废气阀门的技术。
这里,通过调整废气阀门的开度,来对流过排气旁通通路的废气的流量、即流入涡轮的废气的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对利用与涡轮一体旋转的压缩机进行压缩的吸入空气的压力进行控制。以下,将由压缩机进行压缩的吸入空气的压力称为增压压力。
另外,适用于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与内燃机的运行状态相对应的所希望的增压压力,决定废气阀门的目标开度,以进行反馈控制,使得由位置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废气阀门的实际开度与目标开度相一致。
然而,已知在涡轮增压器、废气阀门以及它们的驱动系统中,由于各部件特性的个体差异或随时间的变化、温度变化等,即使对驱动废气阀门的致动器施加相同的操作量,废气阀门的实际开度也会产生差异,或者即使废气阀门的实际开度相同,实际增压压力也会产生差异。另外,在产生这些差异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实现所希望的增压压力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有对作为引起像这样的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的废气阀门的全闭位置的偏差进行学习的技术方案。
具体而言,提出有如下控制增压压力的方法:根据内燃机的运行状态,对目标增压压力和用于实现目标增压压力的废气阀门的基础开度进行运算,基于目标增压压力与实际增压压力之间的偏差来对开度校正量进行运算,基于基础开度和开度校正量来对废气阀门的目标开度进行运算,对致动器的驱动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废气阀门的实际开度与目标开度相一致,从而对增压压力进行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对于上述问题,公开了如下学习方法:以内燃机暖机后作为条件并基于开度校正量来学习废气阀门的全闭位置,通过像这样学习全闭位置,能对废气阀门的全闭位置的偏差进行校正,以实现所希望的增压压力。
另外,提出有如下控制方法:根据内燃机的运行状态,对废气阀门的目标开度进行运算,对致动器的驱动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废气阀门的实际开度与目标开度相一致,从而对增压压力进行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对于上述问题,首先,在目标开度为全闭位置的情况下,在将废气阀门控制为全闭位置后,废气阀门的实际开度以全闭位置附近的一定值发生推移,基于上述情况,判断为废气阀门收敛于全闭位置。
接着,公开了如下方法:基于此时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来对废气阀门的全闭位置进行学习,进而根据从学习到全闭位置时起的温度变化,来对全闭位置进行校正,通过像这样对全闭位置进行学习和校正,能对废气阀门的全闭位置的偏差进行修正,以实现所希望的增压压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34057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9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类磺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增强植物抗逆性的ABA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