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防火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9022.0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9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储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钢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18/04;C04B14/04;C04B16/06;C04B14/40;C04B18/06;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防火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火材料,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防火材料。
背景技术
现在的防火门基本上都在使用珍珠岩系列产品作为防火门的填芯材料,珍珠岩是一种无毒、无味、不燃、不腐的材料,该产品主要用于建筑物屋面及墙体的保温、隔热;建筑材料的轻质骨料;各种工业设备、管道绝热层;农业及园艺的无土栽培,保水保肥等,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建筑、冶金等行业。珍珠岩使用温度为-256-800℃,耐火温度低,使之生产的防火门与欧美的差距很大。防火门作为防火这一意义重大,因此防火门的耐火温度和时间非常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当有火灾发生时,火焰的温度完全有可能大于1200℃,
当温度大于1200℃时,现有的防火门很难在这一温度下长时间内不被大火烧穿,烧穿后防火门就失去了保护千千万万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一神圣使命。目前珍珠岩产品已大幅度涨价,2011 年中信膨胀珍珠岩价格已涨到3500 元每吨,使防火门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防火门生产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有许多企业都面临破产。因此开发新的成本低的防火门填芯材料,是当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09 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国家新标准GB12955-2008 对防火门的的生产,质量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其中( 甲级耐火时间:1.5h,乙级耐火时间:1.0h),《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中防火门的最高使用温度1200℃,现有的防火门不能满足新的国家标准的要求,因此寻找防火性能好、制造成本低的防火门材料是当务之急。
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秸秆防火门、锯末防火门等多种防火门,但是它们的隔热性能差,耐火时间短,易蹿火,不能满足国家新标准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防火性能好、成本低、密度低、强度高的低成本防火材料,以及该材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成本防火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份数的以下原材料:黑泥粉或黑泥颗粒20-25 份或炉渣粉或炉渣颗粒55-70 份或黑泥粉或黑泥颗粒与炉渣粉或炉渣颗粒的混合物、工业氯化镁7-10 份、硅线石粉7-10 份、海泡石7-10 份、高铝水泥7-10 份、聚丙烯纤维1-4 份、石棉纤维素3-5 份、发泡剂1-3 份,AES 活性剂1-3 份。当采用黑泥粉或黑泥颗粒与炉渣粉或炉渣颗粒的混合物,则黑泥粉或黑泥颗粒的重量份数为15-45 份,炉渣粉或炉渣颗粒的重量份数为15-28 份。
作为优选,所述低成本防火材料中还包括水,所述水的量满足能使各原料的混合物形成粘稠状。
作为优选,所述黑泥粉或黑泥颗粒由鱼塘或者水库底部的污泥制成,所述黑泥粉的粒度为20-200 目,所述黑泥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mm-5mm,其主要成分为Al2O3、SiO2 和Fe2O3。
作为优选,所述炉渣粉或炉渣颗粒由垃圾焚烧炉焚烧后的炉渣制成,所述炉渣粉的粒度为20-200 目,所述炉渣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5mm,其中含有SiO243.6%、Al2O38.76%、Fe2O37.29%、CaO13.11%、MgO7.74%、K2O1.63%、Na2O3.92%。
作为优选,所述硅线石粉粒度为50 目-100 目。
作为优选,制备权利上述低成本防火材料的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A)、在搅拌机中加入权利要求1-5 中任一项所述的黑泥粉或黑泥颗粒或炉渣粉或炉渣颗粒或黑泥粉或黑泥颗粒与炉渣粉或炉渣颗粒的混合物、工业氯化镁、硅线石粉、海泡石搅拌,再加入水泥和聚丙烯纤维、石棉纤维素、AES 活性剂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至混合物呈粘稠状,(B) 利用发泡机将发泡剂的水溶液制成泡沫浆;然后将该泡沫浆加入步骤(A) 的混合物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防火材料。
作为优选,活性剂采用AES 活性剂,可去除气味,增加流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钢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钢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9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