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导体层修饰的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制备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57483.4 | 申请日: | 2016-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3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杨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62;H01M10/0525;H01G11/46;H01G11/86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郑虹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导体 修饰 氧化物 正极 材料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为一种离子导体层修饰的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制备和应用,所述正极材料为具有一层离子导体材料包覆在体相材料表面的复合氧化物,表达式为(1‑w1‑w2)Li‑Mn‑O·w1Li4SiO4·w2Li5AlO4,其中体相材料Li‑Mn‑O可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Li1+xNiyMzMn2‑y‑zO4‑Δ材料,或为具有层状结构的aLi2MnO3·(1‑a)LiM’sR1‑sO2材料,或为两类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离子导体层为w1Li4SiO4·w2Li5AlO4组成。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导体层修饰的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自1990年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等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电子产品轻量化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作为具有最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二次电池,逐步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航天航空、人造卫星等领域。然而,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仍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对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要求。研发比能量更高、寿命更长的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开发高电压型或高比容量型正极材料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根本途径。
钴酸锂是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使用最多的正极材料,但钴资源稀少、价格昂贵、存在污染及安全性差等问题限制了钴酸锂电池在大容量电池应用领域的实际使用。
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及其改性材料因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无毒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特别是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具有4.7V的工作电压,理论质量比容量可达147mAh g-1;并且该化合物具有三维的Li+扩散通道,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成为高比能、高比功率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之一。但是,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一般都存在循环稳定性差、容量衰减严重等问题,导致材料的实际性能尚不理想。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解液在较高的电极电势下的分解产物可腐蚀活性物质,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同时,因受电解液分解产物侵蚀以及Mn3+歧化反应(2Mn3+→Mn2++Mn4+)的影响,Mn2+在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发生溶解,造成材料容量损失。同时,由于Jahn–Teller效应材料晶体结构由立方相转变成四方相,这种不可逆的相转变,也是造成材料容量衰减的重要原因。
具有层状结构的aLi2MnO3·(1-a)LiMO2(M=Mn,Co,Ni等)材料比容量可达250~300mAh g-1,且因组成多样化、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是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又一理想材料。但在实际应用中,因电子电导率过低和析氧反应导致界面副反应加剧,因此该材料存在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74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