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7176.6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康圣好;黄贯刘;张翔;李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3/02;G05D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监控 田间 水位 水稻 种植 方法 | ||
1.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排进水管设置,在水田周边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在水田的中央位置还设有水位监测器,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和水位监测器均连接于一终端,当水位到达预定高度时,水位监测器就会报警反馈给终端,终端再控制出水管阀门将其关闭;
步骤2:田间预处理,将田间的杂草去除,翻土洒水,2~4天后进行重新翻土,在田间四周和中间开蓄水沟,中间沟深10~30cm,沟宽20~30cm,四周沟深20~40cm,沟宽30~50cm;
步骤3:播种,将浸种催芽好的种子均匀撒入田间,每亩田播重量为30~40kg,播种后再播种区土层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薄膜,等到7~10天后揭开透明薄膜;
步骤4:出苗水位管理,水稻出苗后1~3天,开启出水管阀门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出水管阀门,控制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4cm,期间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及时移入秧苗;
步骤5:秧苗期水位管理,保持水流流通,当秧苗高度为10~20cm时,每天下午3点以后打开出水管阀门灌入水量,水位高度保持在高于栽植土层3~6cm,当晚打开排水管排尽水;当秧苗高度在20~30cm时,白天开启出水管道阀门,使水位高度达到高于栽植土层5~6cm,夜晚排出部分水量,使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2cm;
步骤6:移栽后水位管理,用稻草捆扎移栽秧苗,秧苗之间的株间距为15~25cm,插秧深度为2~5cm,期间每天水位高度控制在高于土层10~20cm;
步骤7:抽穗期水位管理,在水稻80%抽穂1~2天后,首先将田间灌满水,水位高度高于土层1~2cm,自然晒干1~2天后继续灌水;
步骤8:收割前水位管理,收割前7~10天,把田间的水放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包括第一次施肥和第二次施肥,所述第一次施肥施加每亩尿素20~30kg,硫酸钾15~20kg,过磷酸钾50~60kg,所述第二次施肥施加每亩尿素20~30kg,过磷酸钾10~20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水稻移秧苗后,根据水稻成长过程中的病态选用杀虫药剂进行喷洒,每亩喷洒药剂2~3L,期间水位控制在高于栽植区土层2~3cm,并保水1~4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71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籼稻的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纯天然无公害的水稻种植方法